展览交流 >>专题展览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赖少其非遗艺术传承及弘扬文献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8日
手机扫码分享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赖少其非遗艺术传承及弘扬文献作品展”是赖少其艺术馆今年策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传承非遗艺术以及纪念赖少其为弘扬非遗艺术所作贡献,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此展将与“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赖少其与新徽派版画”共同呈现在赖少其艺术馆,欢迎广大观众前来参观。

赖少其与非遗艺术

于在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安徽的众多非遗项目具有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和地域特色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和民族精神的独特标识。在安徽省非遗中心和芜湖、黄山、泾县等文博单位及赖少其亲属支持下,赖少其艺术馆多处挖掘文献史料和作品资源,策划“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赖少其非遗艺术传承及弘扬文献作品展”,同时出版专题学术画册及赴多地巡展。
此展从芜湖铁画、徽派版画、徽州三雕、黄梅戏、宣纸、汉字书法、金石篆刻、竹刻、制扇技艺、岭南盆景、望江挑花、庐阳花布、楹联匾额13个非遗项目切入,着重反映和宣传赖少其注重非遗的传承和弘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多个艺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他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展览具有专题性、史料性、学术性和推广性并重的特色。
作为艺术家的赖少其对非遗有着特殊情感,他重视和研究中国及安徽多方面非遗项目的文化特点,深刻领悟和逐步掌握非遗项目的各自特色、工艺结构及艺术精髓。同时,他更加注重非遗的传统继承、实际运用和艺术创新,结合形势、工作、布置或自身艺术表现的需要,他所组织或自身创作的铁画迎客松、大型砖雕、新徽派版画、书法、篆刻、盆景、扇面等大量多元化作品,展现出非遗的独特魅力、艺术神韵和时代价值,形成场厅布置、作品展示及赖少其艺术的多样性特色。
赖少其认真执行党的文艺政策,尊重和团结芜湖铁画、黄梅戏、庐阳花布、宣纸等非遗代表人物,与之密切合作和艺术交流,为推动非遗的弘扬发展及非遗产品的继承创新做出贡献。

2023年4月

注:作者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名誉馆长。


一、展览内容

(一)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铁画《迎客松》

芜湖铁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字天池)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切磋而成,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以锤为笔,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表现山水、花鸟、人物生动形象,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崛的艺术特征,纯靠手工锻打完成。它以熟铁为原料,经红炉加热后,用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法制成。芜湖铁画具有徽派人文历史和民间艺术精髓的丰富内涵,既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品。
1959年,赖少其受安徽省委委派,负责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布置。他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后,选择具有安徽人文历史、徽派地域特色和独有工艺风格的芜湖铁画,作为迎门屏风装饰。赖少其构思主题并组织国画家和铁画艺人合作制作了大型铁画《迎客松》,这是他传承非遗并在艺术上推陈出新的经典代表作。《迎客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并被指定安放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安徽非遗代表芜湖铁画艺术的作用。
为了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体现安徽地域文化特色,赖少其确定了以黄山迎客松为创作主题,邀请国画家王石岑主持画面设计、芜湖铁画艺人储炎庆锻制加工。储炎庆带领几十位弟子和助手,几经锤炼,最终完成高2.5米、宽4.5米的大型铁画《迎客松》。该作由200多根铁的枝干和2万多根铁的松针锻接而成,展现了黄山迎客松苍劲古朴、雄伟挺拔和热情好客的风姿。
赖少其在布置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时,充分利用了铁画题材。周恩来总理看到铁画《迎客松》后,觉得寓意很好且很有特色,指示放在人民大会堂的接见厅,让其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喜结四海朋友。周总理在接见外国领导和国际友人后,常在《迎客松》前合影,扩大了铁画艺术的对外宣传。铁画《迎客松》是非遗艺术推陈出新的经典代表作,赢得人们的广泛喜爱,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影响最大的铁画艺术作品之一。
1979年,赖少其又构思主题并组织芜湖铁画艺人,创作了铁画《岁寒三友》,同时安排铁画《绿竹垂荫》《梅山水库》和《喜庆丰收》第二次布置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

周恩来总理与外宾在铁画《迎客松》前留影(图片由董松先生提供)

1979年,赖少其(前排左4)参加第四届文代会时与老同志在安徽厅铁画《岁寒三友》前合影(此作根据徐子鹤画稿创作,张恺帆题字,长4.1米、高2.5米。)


(二)徽派版画(安徽省级非遗项目)——创建“新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正统年间,歙县虬村黄氏世代就以刻书为业。明万历年间,徽州版画最盛,从业人员很多,形成了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
1935年,20岁的赖少其撰文《从民族精神说到明清木刻》发表在《广州民国日报》,介绍古代徽派版画。1960年代初,他到皖南调研并收集明末清初徽州艺人创作的套色木刻作品,整理汇编并出版《套版简帖》。

赖少其文章《从民族精神说到明清木刻》  1935

《套版简贴》封面与封底

赖少其研究并吸收皖南明清徽派版画的艺术精华,结合他早年的西画基础和木刻功底,亲自构思主题并勇于创新,组织郑震、周芜、张弘、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宇夫、易振生等安徽版画家继承传统、深入生活,集体创作了《节日的农村》《黄山后海》《黄山宾馆》《陈村水库》《淮海煤城》《百万雄师过大江》等多件反映时代精神、极具特色的大幅套色版画,先后于1960年和1979年两次布置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弘扬了非遗项目——徽派版画。赖少其等人创建的“新徽派版画”,体现了徽派版画非遗艺术的古为今用和创新发展。这批作品还参加了全国美展,在展场引起轰动,被李桦和古元称为“新徽派版画”而载入史册。这个时期徽派版画完成了从“徽派版画”到“新徽派版画”的蜕变,推动了安徽美术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安徽也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版画大省。

1979年,赖少其在人民大会堂《陈毅吟诗》版画前留影

《陈毅吟诗》(1976年,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合作,129×92厘米)


(三)“徽州三雕”(国家级非遗项目)——砖雕《百花齐放》《五谷丰登》

“徽州三雕”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州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是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流布于黄山、宣城地区,鼎盛于明清。
“徽州三雕”与建筑整体配合得极为严密稳妥,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内涵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1959年,赖少其负责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整体装饰任务,选定墙面采用徽州砖雕装饰,他组织徽州民间艺人结合传统雕刻技艺,亲自设计主题并创新制作了《百花齐放》《五谷丰登》两组大型砖雕,布置于安徽厅主墙上,反映了徽派建筑的工艺技巧和非遗项目——砖雕的艺术特色与时代内涵。
1979年,赖少其第二次负责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工作,砖雕再次被运用到安徽厅的装饰中。

砖雕《人民公社万岁》(发表于1960年第7期《虚与实》)
注:此作大概是赖少其布置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中的《人民公社好》及此处提到的《五谷丰登》。


四、黄梅戏(国家级非遗项目)——赖少其与严凤英

黄梅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原名黄梅调、采茶戏,主要流布于安徽省皖西南广大地区。清代末期,黄梅调与安庆市怀宁县等地区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赖少其作为安徽省文艺界主要领导,在领导戏曲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他过去编剧及组织剧团演出的丰富知识及舞台经验,不仅就节目细节提出了大量的修改建议,而且与黄梅戏主要演员严凤英等结为好友,进行艺术交流,促进了非遗戏曲——黄梅戏的改进、提高、完善和表演效果。同时,赖少其对严凤英被迫害去世深切关怀,创作的纪念曲调及题字产生广泛影响,体现了他与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及艺术家之间的深厚情谊。
如今,在安庆的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严凤英故居、桐城市博物馆及严凤英墓园,均陈列着赖少其自书悼词《落花曲·吊严凤英》和题字。

安庆菱湖公园严凤英墓园内赖少其题字《天上人间》及背后刻石《落花曲》

《落花曲》 纸本  27cm×53cm  1980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五、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赖少其与宣纸的情缘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赖少其在安徽工作多年,多次到泾县调研,作为书画家的他对宣纸情有独钟,与宣纸厂和周乃空等专家关系密切,推动了宣纸的改良和发展,应他的建议,乌溪宣纸厂创新地生产了丈六匹规格的大幅宣纸品种,为中国书画艺术作出了贡献。
赖少其在泾县乌溪宣纸厂留下多件书画作品,其中丈二匹山水《是谁挥宝剑》现陈列在新建的宣纸园展厅中。宣纸厂至今还保留并展出赖少其抄纸的竹帘用具。1984年,中国宣纸公司聘请赖少其担任顾问。1985年,赖少其应赵朴初邀请,为全国政协作《九华山》丈六匹大画,后被定为“国家级珍品”,宣纸功不可没。此外,赖少其应邀为钓鱼台国宾馆、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安徽省政协、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市政府西郊宾馆、广东省委珠岛宾馆等所作多件大画均使用丈二匹、丈六匹宣纸。

是谁挥宝剑 141cm×309cm 1984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藏

1985年,应赵朴初先生邀请,赖少其在地毯上精心创作描绘佛教圣地的丈六大画《九华山》,被文化部定为国家级珍宝,现由全国残疾人协会收藏。

赖少其对外积极宣传宣纸,1985年,他利用应邀赴日本举办书画展的机会,向主办方提出“举办安徽文房四宝精品展”,对外宣传了宣纸等徽文化和非遗精华。

“赖少其书画展”与“安徽古代文房四宝展”宣传册


六、汉字书法(国家级非遗项目)——赖少其的书法艺术

汉字书法习称“书法”,是流行于全中国的一种书写汉字的传统艺术。
赖少其注重师法古人,认真继承传统并大量临习古代经典碑帖及名人大家的书法作品,从中感悟汉字书法精髓并形成自己多种书体风格,自成一家,呈现出强烈的审美特征,他是书法成就体现在题字、题款、手札等多方面,体现了他坚持传承和积极弘扬非遗项目——汉字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敬业精神。
赖少其对名家墨迹和书论有深入研究,他推崇邓石如的书法,曾担任安庆市邓石如书院名誉院长,积极组织开展邓石如研究。1981年,中国书协安徽分会成立,赖少其被选为首任主席,随后长期组织安徽省书法工作,期间,创作了大批精彩书法作品。

邓石如研究 1982

此外,赖少其还积极推动汉字书法的对外影响。1980年,他应邀与舒同为团长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筹)代表团赴日访问;1983年应邀在泰国举办书画展;1985年赴日本举办书画展,对外扩大了中国汉字及书法艺术的宣传。

1980,赖少其(第二排左3)等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全日本书道联盟邀请,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对日本书法界进行友好访问。


七、金石篆刻(国家级非遗项目)——赖少其的篆刻艺术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由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这是徽州篆刻的第一个高潮期;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高潮期。
清朝晚期,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摒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以薄刃冲刀重现秦汉玺印面目,独具峻峭古丽风采,从篆刻艺术界脱颖而出,在浙、皖派外另辟蹊径,创立了“黟山派”,使徽派篆刻走向了第三个高潮期,此后影响了包括齐白石在内的一大批篆刻名家。
赖少其极为重视并传承金石篆刻,他吸收明清“歙派”程邃、“皖派”邓石如等“徽派”众家,“浙派”丁敬、“新浙派”吴昌硕等篆刻流派及代表人物的艺术精华,坚持不懈地深入研究并与他的书法、木刻技艺融汇贯通,其作品中较多呈现秦汉印的意韵和神采,擅长以书入印,篆、楷、隶、行均有体现,字体线条厚重、挺直苍劲,显出沉雄朴厚的古风情趣,颇具秦韵汉风的金石精髓。其篆刻刀法富于变化、方圆并用,奏刀笔划对比强烈、形式丰富多样。他的篆刻作品与诗、书、画相结合,形成完整统一的中国画艺术,他的多才多艺在当代中国艺术大家中并不多见。
赖少其现存篆刻作品主要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60至70年代在安徽时期所创作数百件,有《无逸室印存》存世,收录其印文144方。

无逸室印存 20世纪70年代

赖少其是西泠印社理事,图为西泠印社孤山社址赖少其题字的“石交亭”,寓意为“金石之交”。


八、竹刻(徽州竹雕)(国家级非遗项目)——赖少其的竹刻特色

形成并流布于古徽州境内的竹雕艺术,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明清时期,古徽州已成为著名的竹木砖石雕刻艺术之乡,据王世襄《竹刻小言》记载,明末竹雕高手“嘉定四先生”中,徽州人就占两位,即李流芳、程嘉燧。此外,徽州竹雕早期代表人物还有吴元满、李希乔、方洁、程文在等人。
徽州竹雕多以当地产毛竹为原料,通过备料、画样、勾线、钻眼引路、打坯、修光、打磨、开脸、细磨、保养等工序因材施艺,融合并用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雕刻作品。徽州竹雕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与展现形式。
赖少其研究竹刻名家艺术技巧,充分运用木刻版画和金石篆刻的基础,他在木材、毛竹和砚台上创作的刻件,反映了他对非遗学以致用并有所作为的艺术天分,丰富了非遗艺术的内涵。

1986年,赖少其撰文《徐孝穆的竹刻艺术》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枕竹 1973年赖少其书并刻

笔筒竹 1969年赖少其书并刻


九、制扇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赖少其的扇画艺术

扇子源于中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三千年渊源流长的制扇业,使扇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赖少其并没有制扇技艺,他非常喜欢宣纸折扇,在安徽期间,他用宣纸折扇创作了百余件书画作品,在世界各地文化交流和举办展览时赠予亲朋好友和外国友人,扩大了非遗项目的宣传和影响。赖少其充分利用扇面属性进行书画创作,展示了中国非遗作品——扇子特有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赖少其通过正反两面写字作画,他将诗书画印的艺术和中国传统制扇的技艺有机结合,充实和丰富了制扇技艺这一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

梅花书法扇面  纸本  17cm×59cm  1978  私人藏
释文:(正)戊午之春,余来山东为老友启龙同志画梅,未知能得冬心之笔耶。赖少其六十有三。
(背)墨梅铁为骨,扣之响铛铛。月下横斜影,十里闻花香。一九七八年,赖少其。
钤印:赖少其(白文)、书意(朱文)、白云苍犬(朱文肖形印)、赖少其(白文)、书意(朱文)

韦应物诗意图扇  纸本设色  1979  22.7cm×47.5cm  赖少其家属藏
释文: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诗。为女儿小虹属,己未,赖少其笔。
钤印:少其(白文)


十、望江挑花(国家级非遗项目)——望江挑花进入人民大会堂

望江挑花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流传在安庆市望江县境内的一种家庭手工技艺。源于唐代,用麻与发为材料,制作祭祀供品。至晚唐始用本地棉花为原料制作,用于生产衣饰及家庭器用装饰制品,并逐渐形成每家每户女性必须精通的手工技艺。以其构图精美、正反成趣、内涵丰富、美观实用而为望江人民所喜爱,世代相传,保留至今。
望江挑花在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挑、钻、游、织等四种针法技艺。构图元素取材于生活,除各类几何图形变化外,常见的有植物藤蔓、花果、茎叶,动物,太极、八卦、日、月、星、云,如意、元宝、金钱、寿字、福字、喜字、吉羊、平安等各种文字。根据所挑制品,还有各类人物的生活、生产、游戏及喜庆、图腾、宗教等活动。
望江挑花的特点是:三分传承,七分创造。有规有矩,千变万化。图案皆是通过象形、会意、谐音、单独或组合、花中套花等形式由绣工即兴表现。制品细腻精湛、色泽淡雅,三次被选入北京,成为人民大会堂显目的艺术饰品。又多次在各种交易会、博览会上获奖,声名远播。望江挑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意独特、寓意深沉,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望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赖少其在充分研究并了解安徽省望江县挑花工艺特色的基础上,组织挑花艺人设计和加工,用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窗帘、沙发、茶几等的布置及作为礼品,对外宣传非遗项目——望江挑花的实用性、美观性和民族性。
1960年,望江挑花已进入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内家具的装饰。1979年,赖少其精选安徽望江民间挑花“双凤”和“蝴蝶”图案,运用到安徽厅的雪影格窗帘、沙发扶手及靠背的设计上,又将挑花加工成为礼物,中央首长接见国宾时送给来访的总统及主席夫人。

望江挑花图案

1979年,赖少其(右2)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向领导介绍装饰沙发扶手的望江挑花

1979年,赖少其(右)与夫人曾菲在新装饰的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留影,沙发扶手即为望江挑花装饰


十一、盆景技艺(岭南盆景技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赖少其描绘盆景作品

广东地处五岭以南,各类树种、各种形态的数目资源甚多,历来就有“千树之源”的美称。其天时地利都十分适宜树桩盆景的创作、栽培和种植,因此孕育了我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一的岭南盆景。
岭南盆景又称广东盆景,栽种范围主要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岭南盆景艺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至清代,岭南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1980年代中后期,赖少其经常到广州盆景之家——西苑写生,他不仅一丝不苟地对景写生,反映各种盆景古朴雅致的优美造型,作为一种深入生活的方式,收集山水画创作素材。同时,他特别注明盆景技艺的制作者,体现他对盆景艺术家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弘扬非遗传承人的观念及行为。1990年,广东省盆景协会在广州举办“省港澳岭南盆景艺术博览会”,赖少其应邀题词“盆小天地大,树老景物新。”其间,他写生广东及港、澳等地盆景《罗汉松》(两幅)《火辣》《榆》《九里香》《倚榕怀古》等,创作一批盆景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赖少其认为“盆景是自然山水的缩影”,他认真观摩盆景的松柏、花卉、奇石朴拙雅致的造型,不顾天气炎热,戴着草帽兴致勃勃地写生,作为他中国画山水和花卉的创作素材。
二是赖少其往往在款识中标明此盆景艺人名字,体现了他对创作者精心设计和辛勤加工的尊重。
三是赖少其并不熟悉盆景创作的工艺技巧,但是他的作品弘扬了非遗的盆景艺术。

1990年,赖少其撰文《话说“盆景”》刊载于1024日《广州日报》副刊《珠江》。

朴树  纸本设色  54cm×44cm  1986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雀梅危石  纸本设色  38cm×38cm  1987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十二、庐阳花布(合肥市级非遗项目)——赖少其称赞庐阳花布

合肥和望江两地民间流行挑花,白地蓝花。后来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机印花工艺,重新组合传统挑花图案,制成适合于衣饰、帘布、被面等实用的印花布。安徽省群艺馆张志称之为“庐阳花布”,成为安徽地区民间工艺推陈出新的作品,1985年得到社会承认。庐阳花布是从民间美术挑花艺术中发展起来的,把挑花艺术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既发挥了民间美术这个“根”的优势,又运用了现代化印染、织造技术的能量。挑花艺术,植根于民间文化的传统,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孕育出的经久不衰的花朵。
赖少其热情支持安徽省群众艺术馆张志等人开发民间挑花并创新设计成新产品——“庐阳花布”,之后又用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布置和批量加工供应广大市民。赖少其撰文《漫步庐阳花布——工艺美术一例》,介绍了庐阳花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的艺术效果、实用特色和广泛影响,旨在鼓励和推动非遗的传承及提高民间工艺产品的实用性、观赏性,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后来在安徽的外事工作中,庐阳花布还常常被当作珍贵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安徽日报》1985930日刊登赖少其文章《漫步庐阳花布——工艺美术一例》

《安徽日报》1994611日刊登张志文章《回忆赖老》


十三、徽州楹联匾额(安徽省级非遗项目)——赖少其题字作联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州楹联匾额是广泛存在于徽州民居、祠堂、园林等徽州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有的文化装饰构件,是徽州人将自已的人生体验、儒学修养、人生理想、处事哲理等以楹联匾额的形式,悬挂在民居厅堂、宗族祠堂、园林建筑中供后人学习体味,起到文化传承、教育家族成员的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化表达方式。
赖少其作为著名书法家应邀为众多的名山大川、自然景观或纪念故居作诗题字,或制作成楹联匾额悬挂展示,或勒石刊碑纪念,增强了各处的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弘扬了非遗,体现了徽州楹联匾额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赖少其应邀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题写匾额

赖少其应邀为湖北武汉黄鹤楼第五层题写楹联

赖少其应邀为江苏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题写匾额

1991年,赖少其自书诗被镶刻于泰山瞻鲁台北石壁


二、学术研讨会

9月27日下午,赖少其艺术馆召开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赖少其非遗艺术传承及弘扬文献作品展”观摩研讨会,与会专家从赖少其非遗的传承和弘扬、在多个艺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三、展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