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4月10日下午3时,赖少其艺术馆作为2019年度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之一,与合肥市主流媒体、多次获得“优秀网络媒体类网站”称号的“合肥生活网”合作,进行了《匠心指尖味·雅韵中国画》线上直播活动,通过网络介绍艺术馆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笔墨传承——新安画派、黄宾虹、赖少其艺术渊源展》内容。艺术馆5位工作人员分别精心讲解、现场导览,根据当时精确自动统计,约1252.7万人次观看了直播,充分活化此项目的美术作品及文献史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贯彻了文化和旅游部“鼓励美术馆综合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拓展线上展示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对展览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展览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文件精神。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19年4月10日15:00-16:50
地点: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三、直播活动
(一)艺术馆馆长于在海和书记、副馆长欧新中代表艺术馆欢迎直播活动的到来,并作展览的整体介绍。
(二)艺术馆办公室副主任宋慧慧作赖少其艺术馆和赖少其生平的简介。
解说词(节选):
1.艺术馆简介:
合肥市委、市政府为建设文化强市,弘扬赖少其的杰出艺术成就,收藏曾菲女士捐赠赖少其系列艺术珍品和文献史料,兴建了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于2005年12月22日正式落成。艺术馆由主馆和副馆两部分组成,各为二层结构。主馆陈列赖少其的作品和生平;副馆配套有具有国际水平的交流厅及接待、休闲、办公设施。
艺术馆位于政务文化新区环境优美的艺术公园内,具有现代化设计风格、外观气势宏伟、内部功能齐全、设备配置先进。建馆以来,艺术馆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文件精神,在安徽省和合肥市文化宣传部门、有关单位和赖少其亲属积极支持下,紧密围绕赖少其艺术和他为新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深入挖掘藏品资源,精心策划注重学术性和史料性的系列性展览,自2010年以来,已12次入选文化部项目,并4次荣获部奖。
目前,赖少其艺术馆已被文化部艺术司认定为国内一流水准、重要而有影响的全国30家美术馆之一,是合肥乃至安徽的一张艺术名片。
赖少其艺术馆外景
2.赖少其简介
赖少其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作家及诗人。历任南京、华东、上海、安徽文联、美协等美术机构领导,为华东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徽派书画艺术的执旗人和代表。
赖少其(1915—2000)
(三)赖少其艺术馆典藏部主任丁远飞介绍赖少其的大幅黄山山水作品
解说词(节选):
这个大画厅现在展览了3幅作品,分别是《黄山万松图》《云来峰转》《黄山之春》,其中《黄山万松图》和《云来峰转》是黄山时期的作品也是赖老早期的作品,《黄山之春》是赖老丙寅变法时期的作品。
赖少其上世纪50年代末来到安徽,在安徽生活了27年。在此期间他年年上黄山写生,可谓“画从黄山出”。赖少其对黄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第二故乡。学界将赖少其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定居广州前的这段创作期称为“黄山时期”。
赖老的大画一生创作丈二或丈六匹大幅山水六十多件,大部分以黄山为主。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大部分作品是铺在地上的。不畏反复跪、蹲的艰辛,以干笔为框架,然后湿墨染色,或后干透挂起来看效果。所作大幅画面厚重朴拙、遒劲苍润,画面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
我们先看《黄山万松图》,这幅画便是赖少其寓居黄山时期所作的山水画精品。该画取全景式构图表现黄山。赖少其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精神,并在创作中赋予时代性的特色,形成质朴坚实的艺术风格,其绘画艺术为一代之典范,也就是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赖氏黄山。
《黄山万松图》 143×348 cm 1980 年
再看这幅《云来峰转》是和《黄山万松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云来峰转》全是干笔焦墨,“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以书入画,以印入画,“墨顽如铁、金石有声”。透过那遒劲拙朴而又自然灵动的笔墨线条,可以看到山石的复杂结体、奇妙形姿和自然天趣。
《云来峰转》 144cm×91cm×4 1980年
我们看这幅《黄山之春》是赖少其丙寅变法时期作品,丙寅变法是1986年赖少其回广州定居,画风为之一变,时年为丙寅年,故自谓“丙寅变法”。
尽管仍有黄山画派朴拙、厚重的特点,但已显得笔墨丰润淋漓、色彩鲜艳斑烂。赖少其认为,艺术随时代发展,对象变了,艺术也要变。过去在黄山,现在是广东,山水不同,风物不同,心境也随之不同,因为客观环境变了,精神面貌不得不变。这是的山水画由原先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转入了大写意。这幅作品是赖老根据自己的记忆描绘出来的。
《黄山之春》 82×152cm 1992 年
(四)艺术馆交流部主任魏振介绍《笔墨传承——新安画派、黄宾虹、赖少其艺术渊源研究展》概况及赖少其与新安画派的渊源。
解说词(节选):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是2018年艺术馆精心策划的《笔墨传承——新安画派、黄宾虹、赖少其艺术渊源研究展》,该展览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每年全国有几百家美术馆申报这个项目,最终入选的只有30家左右,这也是艺术馆自2012年来连续第7次入选展出季活动。这个展览在去年还前往广西美术馆及四川张大千纪念馆进行了巡展,获得广泛欢迎。这个项目深入挖掘馆藏作品和史料资源,参考安徽省博物院、黄山市博物馆藏品,特别是赖少其亲属提供的赖少其关于研究黄宾虹的文章、手稿、画册等大量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梳理,来研究从新安画派到黄宾虹再到赖少其的艺术渊源。
此展内容分为三个专题,一个是《传承新安》,主要介绍“新安画派”的历史及艺术特色,以及赖少其认真临摹学习,注重研究传统的部分作品;第二个是《赖少其与黄宾虹的密切关系及贡献》,反映集“新安画派”之大成的黄宾虹的艺术成就,以及赖少其为弘扬黄宾虹艺术的积极贡献;再后面就是《创作中注重笔墨》,体现了赖少其山水画创作与新安画派及黄宾虹的艺术渊源。
新安画派于明末清初形成于安徽徽州一带,因晋唐新安郡以及新安江而得名,是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地域流派之一,产生了广泛影响。代表人物主要有渐江、程邃、戴本孝、汪之瑞、查士标等。
赖少其精选部分新安画派代表人物如渐江、程邃、戴本孝、汪之瑞及梅清等人作品,以对临的方式并按他们的原作大小一丝不苟地临摹,有的如程邃、梅清作品临习多次,并在画上作了读画观感、技法点评,以及临摹、学习和创作之间关系等题跋。体现赖少其注重领悟他们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和笔墨之道。
我们先看这幅《晓江风便图》。原《晓江风便图》是清初四僧之一、新安画派领军人物渐江晚年的精品之作。《晓江风便图》卷是赖少其先生研习新安画派,描绘徽州山水的一件重要作品。黄宾虹生前特别推崇渐江,赖少其曾写过一篇精彩的文章《读黄宾虹论渐江》,论述渐江与黄宾虹的艺术渊源。
这幅长卷既有赖少其秉承传统新安画派的渴笔焦墨,同时也带有他早期木刻版画所独有的力度,无不显露出一个木刻画家对焦墨所呈现的强烈黑白对比以及骨胳线条的偏爱和理解力。
赖少其临《晓江风便图》30×251CM 1962年
(五)艺术馆数据库主任程明介绍赖少其与黄宾虹的密切关系及贡献。
解说词(节选):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大师、美术史论家和教育家。与齐白石有着“南黄北齐”之称。
赖少其真正接触中国画,是从在上海认识黄宾虹后开始的。赖少其的学习路径与黄宾虹极为相似,却又有不同。他在《我画山水画》一文中说:“不少人说,我的画有些像黄宾虹,但又不是黄宾虹。说我像黄宾虹,是因为我忠实地画黄山,也是‘画从黄山出’;不像黄宾虹的地方,主要是我不学黄宾虹画笔。既像又不像,这岂不是就应证为‘出新’吗?”正是在这“似与不似之间”,赖少其继承了黄宾虹艺术的精髓。
宾老论画 34×187cm 1989年
如《黄山写意》题跋中写道:“黄山是大画院,人在黄山,左顾右盼,无不是图画,阴晴雨雪,无不成诗,岂诗人墨客故乡哉?贺天健曾断言,黄山每一片石可成立一画派,此语极当。学黄宾老画,鲜有成功者,学黄宾法必能成功,细察黄山一木一石,一丘一壑,无不是宾老之法,此法与传统同,皆从自然中来也。辛酉于黄山,赖少其记。”反映了赖少其研究黄宾虹艺术后再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创作的作品。
《黄山写意 》 68×46cm 1981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研究会主任薛永年教授这样评价道:“赖少其深入黄山,探索发扬新安画派到黄宾虹的传统,在实践中创新。在1987年他被推举为黄宾虹研究会的会长。黄宾虹的价值被重新认识,他是有很大功劳的。这些年形成“黄宾虹热”,但真正得到黄宾虹精髓,沿着黄宾虹指引的道路,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在我的了解中,这方面至今还没有人超过赖少其。”
薛永年在2010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追求·创新——赖少其艺术回顾展》暨“木石精神·雄奇笔墨――赖少其的艺术理念与承革实践”大型学术研讨会先生发言
赖少其20世纪50年代调任华东文艺界领导,在筹建华东美协过程中,关心、尊重黄宾虹,去杭州看望并帮助他治疗眼疾,为他祝寿、授牌、办展。黄宾虹送赖少其《画学篇》手稿,双方建立了深厚友情。之后赖少其为黄宾虹出版画册并写前言,对黄宾虹的爱国情怀、传统研究、艺术观点、师法自然、注重写生、笔墨特色、无私奉献等恢宏丰厚的艺术人生,作了全面回顾和高度评价。在全国刚解放、文艺界还很薄弱的当时,赖少其能够对一位老一辈艺术家的人品、才艺做出深刻认识并总结评价,这是极为罕见又很难得的,体现了他对黄宾虹的深厚感情和作为艺术家的学识胸怀。1955年黄宾虹去世时,赖少其又为其办理后事并主持追悼会。
1955年,赖少其筹办了黄宾虹先生追悼会并致悼词
此外,赖少其还为弘扬黄宾虹艺术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赖少其参与筹建“黄宾虹研究会”,之后担任会长,多次参加会议并撰文,大力弘扬黄宾虹艺术。1987年,黄宾虹纪念馆开馆,赖少其出席活动并为歙县黄宾虹纪念馆题字“人民艺术家黄宾虹”,为歙县谭渡村黄宾虹故居题字“人民画师”。
赖少其为歙县“黄宾虹故居”题写——人民画师
(六)艺术馆办公室主任方磊介绍赖少其在创作中注重笔墨。
解说词(节选):
最后一个专题是《创作中注重笔墨》,反映赖少其师法自然、结合传统、注重笔墨,之后融汇中西进行创新的山水画创作。
1.师法传统
赖少其的中国山水画艺术之路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受吴湖帆、傅抱石、潘天寿等画家的艺术启发,来安徽后更是受新安画派及黄宾虹的雨露滋养,《巢湖渔歌》是赖少其早期中国画的代表作品,其题跋表达了赖少其对学习传统的感悟。
《巢湖渔歌》 28×40cm 1963年
2.兼学诸家
“新安画派”也是兼学诸家,融会贯通,并自创新派,黄宾虹也是,赖少其亦同。赖少其在1982年着重研习了龚贤的《山阴草堂》、《烟雨泉声吟馆》等多幅作品。除了学习构图之法外,还从中借鉴龚贤笔墨的融合统一,用于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在笔墨方面,赖少其用厚重、苍郁、浓烈的笔墨和多角度多层次的结构,来表现湮润多雨和奇崛瑰丽的江南山水。
赖少其临龚半千《烟雨泉声吟馆》 166×47cm 1982年
3.丙寅变法
1986年初,赖少其写到“即在中国画基础上更多地吸收西画。为了使人耳目一新,多用“方形”构图,既便利于发挥中国画的特长,也便于吸收西画技法,走出了一条中西融合的创新道路,后世称为“丙寅变法”。
《黄山之梦》作于1991年,深远构图,满纸枯笔焦墨铺底,再敷石青藤黄,局部焦墨重点皴擦,以致浑厚质朴之色。
《黄山之梦》 76×84cm 1991年
4.衰年变法
1995年,赖少其罹患帕金森综合症,他逐渐丧失语言、行动能力。但其坚持创作,通过笔墨传达情感,这批与神灵对话的作品正是在这种矛盾中迸发而出。
《松涛图》38×41cm 1997年
二十世纪,美术革命思潮此起彼伏,赖少其用作品实践表达了态度,终成二十世纪艺术群峰中一座仰之弥高的不朽山峰。
(七)主播与观众进行网络互动
通过此次直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推广效果,让更广泛的观众,尤其是广大年轻人了解新安画派、黄宾虹和赖少其等徽派美术代表人物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影响。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画艺术开拓了一个新的宣传思路。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创新、策划并开展有意义的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大众的文化品位。
【责任编辑:魏振、程明、方磊、宋慧慧、丁远飞、韩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