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交流 >>社会展览

精彩展览·深切缅怀“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陶天月艺术回顾展”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7日
手机扫码分享

为纪念新徽派版画名家陶天月对中国新兴版画及安徽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回顾陶天月的艺术人生,研究和弘扬新徽派版画艺术,进一步促进和引导安徽省版画创作水平的提高,赖少其艺术馆策划并实施的“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陶天月艺术回顾展”于8月16日正式展出,并举办观摩研讨会,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
赖少其与陶天月先生是关系密切的师友,他们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共同创作了《旭日东升》《淮海煤城》《淮海战歌》《毛主席在马鞍山》《百万雄师过大江》《丰收赞歌》等多件极具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的大幅套色版画经典作品,产生广泛影响,被誉为“新徽派版画”;多年来,陶天月先生关心和支持赖少其艺术馆的工作,为赖少其艺术馆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此展也是艺术馆对陶天月先生的深切缅怀与致敬。

陶天月简介:

陶天月(1932—2023),斋号冷香居。安徽长丰人。版画家、书法家、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原秘书长、第二届主席团副主席、第三届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黄山画会副会长,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
自幼酷爱书画诗文,1949年3月参加工作,1988年离休。曾就职于华东大学支前文工团、皖北红军文工团、安徽省文艺工作团等单位。先后担任《安徽文艺》杂志社编辑、安徽省文化局创作员、《安徽省艺术报》美工组组长、《合肥晚报》美术编辑、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创作人员、《画刊》编辑部副主任、安徽文学艺术院副院长等职务。
20世纪50年代,陶天月借调到安徽省文联从事版画创作,在赖少其领导下,合作创作了一批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幅套色版画作品,被誉为“新徽派版画”,陶天月是主要创始人之一。 
1985年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是安徽书法家协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安徽书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6年,为表彰陶天月对中国版画艺术事业所作贡献,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他“鲁迅版画奖”。
曾应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邀请举办个人书画展览。1999年曾出访西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7国。许多作品在日本、法国、德国、韩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展出并为日本、南斯拉夫等地艺术馆以及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收藏。
陶天月不仅在艺术领域不断走向新的高地,创作了大量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还热心公益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牢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用人民喜闻乐见、便于理解和接受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创新精神·丰硕成果

——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

于在海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60—1970年代,时任安徽省文联主席兼省美协主席的赖少其领导和组织合肥的张弘、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宇夫和芜湖的郑震、周芜、易振生等中青年版画家,勇于创新、共同奋斗,合作一批极具特色的大幅套色版画,创建了“新徽派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重要而又广泛的学术影响。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赖少其艺术馆与版画名家亲属密切合作并得到他们的积极支持,深入挖掘和梳理藏品及文献资源,先后主办赖少其、周芜、陶天月、郑震、宇夫、易振生、林之耀等部分新徽派版画名家的专题展,回顾版画名家的美学理念和创作历程,展示他们合作或各自版画作品的创作主题、木刻技艺和丰富内涵。
此次版画名家纪念系列专题展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专业性、史料性、学术性、观赏性并重,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此活动旨在纪念新徽派版画名家们对中国新兴版画及安徽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研究和弘扬新徽派版画艺术,进一步促进和引导安徽省版画创作水平的提高,吸引年轻一代喜爱并从事版画创作,使新徽派版画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作为一个追求理想、志同道合、奋发图强的艺术家群体,新徽派版画名家及其创作具有以下显著特色及艺术亮点:
1.研究和传承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古代徽派版画,从中感悟民族遗产和民间工艺的精华,所创建的新徽派版画艺术起到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为安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促进了芜湖及师大美院、合肥、安庆、沿江、淮北等地当代版画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2.深入江淮大地,到淮北皖南、建设工地、工厂农村、大别山区、黄山景点、长江沿岸及战争遗址等各处进行写生,积累了广泛的生活素材和人文历史的相关资料,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为人民的真理。
3.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高大墙面环境的特殊要求,他们依据布置的需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在全国首先突破传统上木刻小幅尺寸画面的束缚,克服多个块板、多次套色、极为精确的难度,创造性地加工了大幅尺寸的版画,在版画创作中走出了新路。
4.那个年代经济比较落后,木板、宣纸、颜料、用具、经费等都很欠缺,省政府第四招待所当时的房间也很简陋,版画名家们不畏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克服困难、专心创作,显示了艺术家的工作热忱和敬业精神。
5.版画名家各人经历不同、技有长短,注重充分发挥各人专业特长,他们在赖少其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合理分工、责任明确、紧密配合,体现了艺术家群体取长补短、合作创作的优势。
6.娴熟地运用木刻技艺,精雕细刻山水、江河、背景、建筑、工地、农村、农田、劳动、人物、用品等造型或结构,形成层次、线块、形象等艺术元素有机融合,多样性的画面主题更为完整、丰满和清晰。
7.为充分突出各个版画作品的主题内涵,注重色彩运用、颜料选择、套色调配、浓淡相宣,尝试先印深色,再印浅色,后印墨绿或黄色、红色的新徽派版画新技法,合适的画面色调产生特殊视觉效果,大幅版画形成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精选题材、构思主题,他们合作的版画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名人及工业基地、经济建设、农村生产、农业发展、水利事业、自然景观、社会新貌等多元化题材及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9.轰动美术界。此批大幅套色版画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不仅1960年和1979年二次布置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而且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得好评,更重要是安徽一跃成为全国的版画大省,体现了新徽派版画名家的艺术成就和他们辛勤创作所获得的丰硕成果。
在当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保持和发扬新徽派版画名家的创新精神,创作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版画精品,更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

注:作者系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名誉馆长。


观摩研讨会:

一、嘉宾观摩展览

二、观摩式场景

三、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书记、副馆长韦家强主持开幕式

主持辞(摘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陶天月先生亲属: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赖少其艺术馆对出席今天观摩研讨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陶天月先生亲属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时任安徽省文联主席兼省美协主席的赖少其领导和组织合肥的张弘、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宇夫和芜湖的郑震、周芜、易振生等中青年版画家,勇于创新、共同奋斗,合作创作了《旭日东升》《黄山宾馆》《淮海煤城》《丰收赞歌》《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一批极具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的大幅套色版画,创建了“新徽派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重要而又广泛的学术影响。
为纪念新徽派版画名家对中国新兴版画及安徽美术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进一步弘扬新徽派版画艺术,赖少其艺术馆策划了“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今天举办“陶天月艺术回顾展”,展出陶天月版画、中国画和书法创作的艺术成就和丰富内涵,回顾其美学理念和创作道路,突出他与赖少其等合作创建“新徽派版画”的辉煌历程。
陶天月先生是著名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国版协会员,曾任安徽省书协秘书长、副主席、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是“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也是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陶天月先生1948年进华东大学学习,1949年参加华东大学支前文工团,20世纪50年代初到安徽省文联从事版画创作,1996年被中国版协授予“鲁迅版画奖”,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为国内外美术机构收藏,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中国和安徽美术留下宝贵遗产。
今天,我们邀请了多方面机构代表及艺术家,下面介绍出席活动的各位来宾,他们是:

陶天月之子 陶戈先生;

陶天月外孙 朱凌峰先生;

周芜之子、安徽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周路先生;

宇夫外孙女、服装设计师 刘冽女士;

中国书协第四、五届理事,安徽省书协名誉主席 张良勋先生;

安徽省美协原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 刘继潮先生;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协主席 陈林先生;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玉海先生;

安徽省书协秘书长 程多林先生;

安徽省文学艺术院院长、省青年书协主席 戴瑞先生;

中国美协第八届理事、中国美协第五届版画艺委会副主任 班苓女士及其先生、一级舞美设计师 陈伟忠先生;

复旦大学特聘专家、安徽省美协版画艺委会顾问 倪建明先生;

安徽省美协原副主席、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名誉主任 张国琳先生;

安徽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原主任 陈祥明先生;

安徽省美协副主席、省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 师晶先生;

安徽省文联老干处副处长 杨晴女士及省文联老同志;

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张煜先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史培刚先生;

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合肥市书协主席 陈智先生;

安徽省书协原副主席、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审 桂雍先生;

安徽省书协副主席 谢道佑先生;

安徽省美协副秘书长、省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 孟凡柱先生;

安徽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一级美术师 王永敬先生;

安徽省美协少儿艺委会原名誉主任 祝业平先生;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 彭庆云先生;

合肥市文联美术创作中心主任、二级美术师 汤晓云女士;

安徽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 张婷婷女士;

长丰县陶天月艺术馆馆长 邵忠枝先生;

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委会理事、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名誉馆长 于在海先生;

出席今天活动的还有文艺界同仁和媒体朋友,在此一并表示欢迎。

四、各方代表致辞

(一)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玉海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为纪念新徽派版画名家们对中国新兴版画及安徽美术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进一步弘扬新徽派版画艺术,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策划主办“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陶天月艺术回顾展”今天在赖少其艺术馆隆重开展了。首先,我代表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向莅临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嘉宾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向本次展览的开展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60—1970年代,时任安徽省文联主席兼省美协主席的赖少其领导和组织合肥的张弘、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宇夫和芜湖的郑震、周芜、易振生等中青年版画家,勇于创新、共同奋斗,合作一批极具特色的大幅套色版画,创建了“新徽派版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重要而又广泛的学术影响。2022年,赖少其艺术馆已成功主办了“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刀笔艺痕——纪念著名版画艺术家周芜先生百年诞辰艺术回顾展’”,今天在这里又成功了主办“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陶天月艺术回顾展”,回顾陶天月的美学理念和创作道路,展示他与赖少其等合作创建“新徽派版画”的辉煌历程,以及陶天月个人版画、中国画和书法创作的艺术成就和丰富内涵。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能。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作为市文旅局下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秉承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收集、挖掘、整理赖少其的革命历程、文化事业、艺术特色等重要文献资料,艺术馆策划的专题展览16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性重点美术展览项目,5次荣获文旅部各类奖项,策划的展览8次入选市委宣传部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取得的良好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为合肥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展览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二)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协主席 陈林致辞。

各位安徽美术界、书法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在全国上下学习、落实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时刻,为进一步弘扬老一辈新徽派版画艺术家精神,由赖少其艺术馆精心策划组织的“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陶天月艺术回顾展”观摩研讨会在赖少其艺术馆举行,在这里我代表省文联、省美协、省书协向老一辈新徽派艺术家表达敬意。
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时任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省美协主席赖少其先生的领导、组织和亲自参与下,陶天月先生和当时省内的一批中青年版画家,以生活为创作源泉、以传统为创作基石,秉持创新求变的艺术理念,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幅套色版画,被誉之为“新徽派版画”闻名全国。
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陶天月先生创作领域涵盖中国画、书法和版画事业,作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版画创作领域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他的许多作品载入了中国美术史册。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回顾展以及研讨会,一方面是进一步弘扬老一辈版画艺术家为中国版画事业做出的贡献,弘扬他们的创作精神;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继承陶天月等老一辈艺术家深入生活、扎很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美术工作者将继续用我们的作品,讲好精彩动人的安徽故事,助力现代化美术的发展建设。最后,特别感谢赖少其艺术馆组织这次活动,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注:以上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校对。

(三)亲属代表、陶天月之子 陶戈致辞。

陶戈在致辞中以家人的角度回顾了陶天月艺术品格,并向活动举办单位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以及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表达了诚挚谢意。

五、合影留念

(一)嘉宾合影

(二)部分嘉宾合影

版画家后代合影,自左至右为师松龄之子师晶,赖少其女婿于在海,宇夫外孙女刘,陶天月之子陶戈

(三)于在海馆长接受媒体采访

六、学术研讨会

注:研讨会发言摘录将在后期陆续推出。

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817日上午,安徽省文联第四党支部赴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开展主题教育党日活动。省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力带队参观了“赖少其生平展”和正在展出的“新徽派版画名家纪念系列展——陶天月艺术回顾展”,与艺术馆工作人员座谈回顾了赖少其和陶天月的光辉人生和艺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