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赖少其历史系列介绍(十)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3日
手机扫码分享

线上展厅——赖少其历史和作品系列展示

于在海


赖少其艺术馆策划并举办“线上展厅”活动,贯彻了文化和旅游部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多样性网络和数字化的广泛传播优势,弥补了线下展陈展品数量少、影响面小的缺陷,建立了线上文化服务人民的公共教育和推广宣传新模式,加强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化艺术综合教育的良好效果。

今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已按计划于5月份展陈。“线上展厅”也将依据精品展内容分为二个部分:

赖少其历史系列展示:全面介绍赖少其忠于党的理想信念,他一生进行革命事业和文化活动的历史概况,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赖少其作品系列介绍:系统展示赖少其版画、国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艺术特色,刊登、点评、解析赖少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赖少其艺术馆作为合肥市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中国文化名人纪念馆,充分发挥收藏、展陈、研究、出版、交流和免费开放等多项职能,长期以来的大量工作、文化交流和文献整理,形成专业性、主题性、史料性和学术性并重的大批图文资料。

“线上展厅”根据编辑情况,在赖少其艺术馆公众号上每个月不定期的连续发布,每期信息量大,展品丰富多彩,更具有线上公教活动的特殊观感效果。

2021年5月28日


注:作者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历史系列介绍(十)


专题一:战争年代

重点介绍赖少其出生地区的历史特点、社会状况以及他的早期教育、木刻运动、斗争历程、革命事业、为民族解放所做贡献及文化活动、艺术创作等。

一、思想启蒙

二、新兴木刻

)创作研究

(二)组织团体

革命活动

(四)抗战宣言

三、抗战宣传

20世纪30年代后期,赖少其作为全国抗敌木刻组织的领导成员,先后战斗在广州、武汉、西安、桂林等地文化战线上。他积极组织抗战漫画展览,主编抗战刊物和报纸专栏,同时创作、发表了大批富有革命精神、反映抗战现实的木刻作品及抗日救亡的专题文章,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人民的对敌斗志。

(一)广东

)广西

)湖南、湖北、陕西

(四)桂林

(五)《抗战门神》

)《救亡日报》

(七)合作期刊

四、泾县参军

)离桂赴皖

)军部工作

)文艺创作

)光荣入党

注:以上内容请翻阅前期发布。

 

五、皖南事变

1940年5月,军领导批准赖少其要求上前线、下连队的申请,将其分配到驻扎在繁昌县谭震林指挥的三支队,担任五团政治处宣教股长。

 

赖少其在繁昌(现芜湖繁昌区)旧居



)突围被捕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突围过程中,赖少其和五团战友为掩护军部和叶挺军长,先参加抢占高岭战斗,后血战东流山。

 

东流山


安徽泾县“41·1·7”纪念广场


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1941年1月中旬,赖少其在突围中被俘,关押在旌德县拦桥河,随后又转押泾县、临溪、兰溪、休宁等监狱,押解途中,创作鼓舞难友斗志的《国殇》诗、《囚徒歌》(又名《月夜》)

 

《国殇》


囚徒歌(又名《月夜》)


)关押上饶

5月,赖少其被押往江西“上饶集中营”,关押8个月之久。赖少其利用出墙报机会,创作鼓励革命志士冲出集中营囚笼的《高飞》刊头画,国民党特务发现此画的含义后,将赖少其关进“狱中之狱”之称的茅家岭监狱,并罚他吊站“铁刺笼”3天,但他顽强斗争、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上饶集中营周田监狱第三区


周田监狱赖少其睡觉的地铺


1950年代赖少其根据在上饶集中营的刊头画创作的版画《自由的高飞》


茅家岭监狱


赖少其受刑的刑具——单人铁刺笼


“铁刺笼”说明牌


)成功越狱

地下党支部负责人冯雪峰得知国民党特务要处决赖少其,即决定让邵宇陪同受过刑的赖少其越狱。在党组织安排和难友掩护下,1941年12月6日,赖少其和邵宇利用剧团在石塘镇演出的机会,与陈安羽(后任浙江省人大主任)分别在两处同时越狱。

赖少其和邵宇坚守革命信念,翻山越岭、历经艰辛,他们途经江西、福建、浙江的温州和宁波,从沈家门坐船到上海。他们找到地下党的盛震叔、林淡秋,将越狱材料转给党组织。根据苏中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的指示,赖少其和邵宇回到了江苏北部的苏中解放区。

 

1973年夏,赖少其(左)、邵宇(右)在天安门


)回顾纪念

1979年,赖少其应邀为新建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题写馆名。


赖少其题写的纪念馆馆名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的赖少其在狱中斗争的事迹



20世纪80年代,赖少其重返坐过牢的临溪、上饶等

 

1980年代初赖少其重访临溪故地


1982年赖少其重访上饶集中营缅怀革命烈士


(五)赖少其创作的关于皖南事变和上饶集中营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赖少其以上饶集中营狱中所作《高飞》壁画为素材,创作《自由地高飞》套色版画,赠送给上饶集中营作为纪念。

 

1)高飞图 套色木刻 纸本1962年 26cm×18cm 上饶集中营管委会藏

释文:二十年前曾在上饶集中营画此老鹰,题为高飞,敌人恐引起暴动,甚为惊慌,二十年后再刻之敬献上饶集中营革命纪念馆。六十二年赖少其。 
钤印:

 

2)上饶集中营 纸本设色 1982年 24cm×27cm 收藏地不详

释文:四十一年岁月稠,一进茅家岭,热血涌心头。战友义气重,狱啸撼敌酋。吊铁笼,何所惧?烈士鲜血不白流,打碎黑狱报国仇。巍巍灵山比天高,浩浩正气冲斗牛,振兴中华志可酬。作于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六日,赖少其。
钤印:

 

3)凭吊 纸本 27cm×73cm 1980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释文:凭吊。庚申五月登莲花峰,观皖南事变故战场有感。一声长啸,宝刀出鞘,一刀二刀,砍得崖裂峰转,瀑泻山摇。站在莲花峰上,遥瞰白云滚滚,苍茫处,犹闻战马咆哮。最可叹,指挥失误,九千健儿误入敌阵,此恨难消。千古事,胜与败,何必牢骚。白发萧萧,战袍未锈,宝刀在腰。站在云霄上,脚下群山俯伏,耳听万松涛。赖少其。
钤印:


4)茅家岭 纸本 1982年 尺寸不详 上饶集中营管委会提供

释文:茅家岭。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敌人把我押进茅家岭。狱中同志见我被敌人吊于铁笼中,即以狱啸迫使敌人夜中把我从铁笼中放出,如此夜放日吊,长达三日。十二月六日,我与邵宇同志越狱成功,重返抗日前线,于今整整四十一年矣,故作歌以纪之。四十一年岁月稠,一进茅家岭,热血涌心头。战友义气重,狱啸撼敌酋。吊铁笼,何所惧?烈士鲜血不白流,打碎黑狱报国仇。巍巍灵山比天高,浩浩正气冲天牛,振兴中华志可酬。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六日于上饶,赖少其书。谢进、丁咏同志雅正。
钤印:

 

5)竹影暗传春风铃 纸本 1982年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藏

释文:从来未受缧泄累,于今始进夫子庭。宫墙寂寞楼台旧,竹影暗传春风铃。皖南事变后敌(人)以泾县孔庙为牢,余囚狱中闻陈毅同志为我军军长。遂作此以寄意已四十余年矣。一九八二年夏于淝上。赖少其书。
钤印:

 

6)浴血东流山(碑刻) 91cm×61cm 1984年

释文:“皖南事变”起,浴血东流山。夺取制高点,战死满山岗。早日老五团,折戟山中藏。所剩已无多,思之犹悽咽。赖少其。
钤印:略

 

7)太平湖行 纸本设色 1984年 91cm×61cm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释文:太平湖行。巍巍群山,平湖如镜。清波荡漾,激怀难禁。周公叶公,肩负重任。水浅流急,纵筏东进。遗泽浩瀚,弋江远隐。慷哉慨哉,击节铭心。一九八四年四月于钓鱼台国宾馆,赖少其。
钤印:

 

8)秋浦河边 纸本设色 1989年  67cm×63cm 家属藏

释文:秋浦河边。秋浦河边骨,诗魂每徘徊。男儿身七尺,报国葬蒿莱。大娘采茶去,柴门扣不开。看看日将暮,不如归去来。秋浦河属石台县,李白少年时曾在此行吟,皖南事变有不少烈士为此地人士,今忆之,不胜唏嘘矣!一九八九年六月十六日于广州木石斋,赖少其。
钤印:

 

9)山色仙翁联 纸本 136cm×34cm×2 1995年 赖少其家属藏

       

释文:山色宜人目空千古,仙翁何处泪洒英雄。皖南事变余被囚于上饶集中营,经党与难友帮助越狱,越狱已成功,每日想回新四军。乙亥,赖少其。
钤印:


10)赖少其题字 年代、尺寸、收藏地不详


(六)赖少其创作的关于皖南事变和上饶集中营的部分诗词及文章、著述

1、部分诗词

1)太平湖上行 1978年

全文:巍巍群山,平湖如镜;清波荡漾,激怀难禁。昔吾周公,身肩国任;石乱流急,纵筏东进;遗泽永存,天长地亘;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注:太平湖即陈村水库,属青戈江上游,在安徽泾县、青阳、太平三县之间,原为新四军军部后方。一九三九年春,周恩来同志曾经青戈江抵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央指示:应克服右倾危险,向敌后深入。此诗出,水库改名太平湖焉。

 

2)凭吊 皖南事变战场 1980年

全文:宝刀出鞘,一刀二刀,砍得崖裂峰转,瀑泻山摇。站在莲花峰上,俯瞰苍茫处,犹闻战马咆哮。最可叹,九千健儿误入敌阵,此恨难消。胜与败兵家常事,何必牢骚。白发萧萧战袍未锈,宝刀在腰,足下群峰俯伏,耳听万松涛。

诗注:原题为:一九八〇年五月,登莲花峰观皖南事变旧战场有感。此诗由音乐家沈亚威谱成乐曲。

 

3)云岭 1985年

全文:天若漏时石补天,头颅掷去虎狼怆;战友重逢皆白发,军歌响彻大祠堂。

诗注:皖南云岭有大祠堂,即陈家祠,为当年新四军军部驻地。一九三九年春,周恩来同志鉴于国民党之反共政策,新四军处境险恶,于此动员部队北移。终因领导人执行不力,遂遭“皖南事变”之惨重损失。一九八五年春,事逾四十五载,新四军老战士集会云岭,缅怀先烈,慷慨悲歌,乃有此作。

 

4)忆战友 1985年

全文:天涯何处无芳草,独怜此地黄花开;不因峪底埋断戟,岂非开国栋梁材。

诗注:赖少其为新四军老战士,一九八五年春在安徽,缅怀“皖南事变”中牺牲之战友,感而赋此。

 

2、部分文章、著述(内容略)

1)站铁笼的第一天(1941年)

2)绝壁上(1941-1944年)

3)皖南事变”与“上饶集中营”

4)《集中营里的斗争》 赖少其著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出版

5)战斗、友谊与诗—悼念冯雪峰同志逝世十周年(1986年)

6)我与军事美术(1987年)

7)我对《上饶集中营的斗争》的补充意见(1987年)

8)永别的纪念(1987年)

9)《皖南事变》的前前后后——谈周而复的《太平洋的拂晓》(1991年)

10)一段回忆

11)邵宇同志不朽(1992年)

12)从上饶集中营越狱返回解放区的经历(1993年)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http://www.lsqysg.com

电话:0551-63521390

邮箱:lsqysg@sina.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石台路艺术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