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赖少其历史和作品系列展示
于在海
赖少其艺术馆策划并举办“线上展厅”活动,贯彻了文化和旅游部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多样性网络和数字化的广泛传播优势,弥补了线下展陈展品数量少、影响面小的缺陷,建立了线上文化服务人民的公共教育和推广宣传新模式,加强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化艺术综合教育的良好效果。
今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已按计划于5月份展陈。“线上展厅”也将依据精品展内容分为二个部分:
赖少其历史系列展示:全面介绍赖少其忠于党的理想信念,他一生进行革命事业和文化活动的历史概况,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赖少其作品系列介绍:系统展示赖少其版画、国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艺术特色,刊登、点评、解析赖少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赖少其艺术馆作为合肥市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中国文化名人纪念馆,充分发挥收藏、展陈、研究、出版、交流和免费开放等多项职能,长期以来的大量工作、文化交流和文献整理,形成专业性、主题性、史料性和学术性并重的大批图文资料。
“线上展厅”根据编辑情况,在赖少其艺术馆公众号上每个月不定期的连续发布,每期信息量大,展品丰富多彩,更具有线上公教活动的特殊观感效果。
2021年5月28日
历史系列介绍(十)
专题一:战争年代
重点介绍赖少其出生地区的历史特点、社会状况以及他的早期教育、木刻运动、斗争历程、革命事业、为民族解放所做贡献及文化活动、艺术创作等。
一、思想启蒙
二、新兴木刻
(一)创作研究
(二)组织团体
(三)革命活动
(四)抗战宣言
三、抗战宣传
20世纪30年代后期,赖少其作为全国抗敌木刻组织的领导成员,先后战斗在广州、武汉、西安、桂林等地文化战线上。他积极组织抗战漫画展览,主编抗战刊物和报纸专栏,同时创作、发表了大批富有革命精神、反映抗战现实的木刻作品及抗日救亡的专题文章,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人民的对敌斗志。
(一)广东
(二)广西
(三)湖南、湖北、陕西
(四)桂林
(五)《抗战门神》
(六)《救亡日报》
(七)合作期刊
四、泾县参军
(一)离桂赴皖
(二)军部工作
(三)文艺创作
(四)光荣入党
注:以上内容请翻阅前期发布。
五、皖南事变
1940年5月,军领导批准赖少其要求上前线、下连队的申请,将其分配到驻扎在繁昌县谭震林指挥的三支队,担任五团政治处宣教股长。
(一)突围被捕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突围过程中,赖少其和五团战友为掩护军部和叶挺军长,先参加抢占高岭战斗,后血战东流山。
1941年1月中旬,赖少其在突围中被俘,被关押在旌德县拦桥河,随后又转押至泾县、临溪、兰溪、休宁等监狱,押解途中,他创作鼓舞难友斗志的《国殇》诗、《囚徒歌》(又名《月夜》)。
(二)关押上饶
5月,赖少其被押往江西“上饶集中营”,关押8个月之久。赖少其利用出墙报机会,创作鼓励革命志士冲出集中营囚笼的《高飞》刊头画,国民党特务发现此画的含义后,将赖少其关进有“狱中之狱”之称的茅家岭监狱,并罚他吊站“铁刺笼”3天,但他仍顽强斗争、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三)成功越狱
地下党支部负责人冯雪峰得知国民党特务要处决赖少其,即决定让邵宇陪同受过刑的赖少其越狱。在党组织的安排和难友的掩护下,1941年12月6日,赖少其和邵宇利用剧团在石塘镇演出的机会,与陈安羽(后任浙江省人大主任)分别在两处同时越狱。
赖少其和邵宇坚守革命信念,翻山越岭、历经艰辛,他们途经江西、福建、浙江的温州和宁波,从沈家门坐船到上海。他们找到地下党的盛震叔、林淡秋,将越狱材料转给党组织。根据苏中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的指示,赖少其和邵宇回到了江苏北部的苏中解放区。
(四)回顾纪念
20世纪80年代,赖少其重返坐过牢的临溪、上饶等地。
(五)赖少其创作的关于皖南事变和上饶集中营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赖少其以上饶集中营狱中所作《高飞》壁画为素材,创作《自由地高飞》套色版画,赠送给上饶集中营作为纪念。
(六)赖少其创作的关于皖南事变和上饶集中营的部分诗词及文章、著述
1、部分诗词
全文:巍巍群山,平湖如镜;清波荡漾,激怀难禁。昔吾周公,身肩国任;石乱流急,纵筏东进;遗泽永存,天长地亘;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注:太平湖即陈村水库,属青戈江上游,在安徽泾县、青阳、太平三县之间,原为新四军军部后方。一九三九年春,周恩来同志曾经青戈江抵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央指示:应克服右倾危险,向敌后深入。此诗出,水库改名太平湖焉。
全文:宝刀出鞘,一刀二刀,砍得崖裂峰转,瀑泻山摇。站在莲花峰上,俯瞰苍茫处,犹闻战马咆哮。最可叹,九千健儿误入敌阵,此恨难消。胜与败兵家常事,何必牢骚。白发萧萧战袍未锈,宝刀在腰,足下群峰俯伏,耳听万松涛。
诗注:原题为:一九八〇年五月,登莲花峰观皖南事变旧战场有感。此诗由音乐家沈亚威谱成乐曲。
全文:天若漏时石补天,头颅掷去虎狼怆;战友重逢皆白发,军歌响彻大祠堂。
诗注:皖南云岭有大祠堂,即陈家祠,为当年新四军军部驻地。一九三九年春,周恩来同志鉴于国民党之反共政策,新四军处境险恶,于此动员部队北移。终因领导人执行不力,遂遭“皖南事变”之惨重损失。一九八五年春,事逾四十五载,新四军老战士集会云岭,缅怀先烈,慷慨悲歌,乃有此作。
全文:天涯何处无芳草,独怜此地黄花开;不因峪底埋断戟,岂非开国栋梁材。
诗注:赖少其为新四军老战士,一九八五年春在安徽,缅怀“皖南事变”中牺牲之战友,感而赋此。
2、部分文章、著述(内容略)
(1)站铁笼的第一天(1941年)
(2)绝壁上(1941-1944年)
(3)皖南事变”与“上饶集中营”
(4)《集中营里的斗争》 赖少其著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出版
(5)战斗、友谊与诗—悼念冯雪峰同志逝世十周年(1986年)
(6)我与军事美术(1987年)
(7)我对《上饶集中营的斗争》的补充意见(1987年)
(8)永别的纪念(1987年)
(9)《皖南事变》的前前后后——谈周而复的《太平洋的拂晓》(1991年)
(10)一段回忆
(11)邵宇同志不朽(1992年)
(12)从上饶集中营越狱返回解放区的经历(1993年)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
http://www.lsqysg.com
电话:0551-63521390
邮箱:lsqysg@sina.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石台路艺术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