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交流 >>交流展览

精品项目 南通巡展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5日
手机扫码分享


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南通博物苑、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承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暨王个簃与赖少其书法艺术展(南通站)”,于2021年12月10日至26日在南通博物苑和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展出。此展陈列赖少其各类作品60余件(套),文献史料约30件(套),王个簃书法及赠送给赖少其篆刻作品近20件。

10日上午,赖少其艺术馆分别向南通博物苑和个簃艺术馆赠送了赖少其系列作品、传记及宣传册23种。因疫情防控要求,展览未举办开幕式,两地有关部门领导、文艺界人士及学生约百余人分批参观了展览,约30人出席研讨会。

9日,赖少其艺术馆赴南通市如东县文化广电旅游局考察交流,参观了康平艺术馆,并向如东县文广旅局和康平艺术馆赠送赖少其作品集及系列图书资料23册。

此次展览交流系列活动不仅加强了两地间的文化交流,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也回顾了赖少其与王个簃及康平的交往历史和深厚情谊,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一、前言

 

于在海

2021年岁尾,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南通博物苑、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承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南通站)”暨“王个簃与赖少其书法艺术展”在南通博物苑和南通市个簃艺术馆隆重展出。

1956年6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据毛泽东主席提议,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最高国务会议,决定在北京和上海二市建立中国画院。8月,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成立,推选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的赖少其为主任委员,王个簃为筹委会委员,自此赖少其与王个簃密切往来。上海中国画院1960年正式成立后,王个簃任副院长,之后担任名誉院长。1979年,西泠印社第二届理事会成立,赖少其当选为理事会成员,王个簃任副社长,共同为弘扬中国传统金石文化做出重要贡献;这一年,赖少其在《文汇报》发表文章《王个簃和他的画》,高度评价了王个簃的爱国情怀和书画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个簃画集》中,特意选择了这篇文章作为序言;1980年12月,“赖少其书画展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王个簃等众多海上名家出席并祝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王个簃还曾经制印多方赠送赖少其,赖少其很喜欢,并作为书画创作时的常用印。二人的“金石之交”成为画坛的一段佳话。

此次在南通两处举办的巡展,贯彻了文旅部“进一步加强美术馆藏品资源利用和宣传推广,推动美术馆间藏品资源共享”的文件精神,同时,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和南通市个簃艺术馆作为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成员单位,旨在通过此次艺术交流加强馆际合作,进一步扩大名家艺术的文化品牌影响力,也是对王个簃和赖少其两位先生的很好纪念。

文献和作品的系统性及完整性,丰富了系列活动的学术内涵,让广大观众更加深刻感受赖少其与王个簃作品中强烈的艺术魅力、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加强了合肥与南通两市之间的文化合作,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更大发展。

2021年12月10日

  

注:作者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顾问,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二、赖少其艺术馆向南通博物苑赠送《赖少其作品集》

10日上午10:00,在南通博物苑举办了赠书仪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将2012-2016年配套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出版的学术性画册《赖少其作品集》(全五册,此套图书于2017年荣获中国出版界美术图书“金牛杯”金奖)及配套资料赠送给南通博物苑。

 

(一)南通市个簃艺术馆馆长施娟主持赠书仪式

 

(二)活动现场

 

(三)赖少其艺术馆副馆长程明(左)代表艺术馆向南通博物苑赠送作品集,南通博物苑副苑长陆琴女士(中)接受捐赠并向赖少其艺术馆典藏部主任丁远飞(右)颁发《收藏证书》。

 

赖少其艺术馆赠送南通博物苑的系列图书及目录

 

(四)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介绍展览及图书有关情况

 

(五)出席赠书仪式的嘉宾合影留念

 

三、参观场景

 

四、展览场景

 

(一)南通博物苑

1、馆景

 

2、南通博物苑展场

 

3、南通博物苑展览内容

(1)版画

 

(2)革命文化事业图文展板

 

(3)山水画

 

(4)花鸟画

注:赖少其书法篆刻作品在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展出。

  

(5)赖少其艺术馆工作业绩

 

(二)南通市个簃艺术馆

1、馆景

 

2、个簃艺术馆展览内容

“王个簃与赖少其书法艺术展”

 

(1)一层展厅

王个簃书法作品

 

赖少其书法作品

 

(2)二层展厅

王个簃赠予赖少其的篆刻作品

 

赖少其书法篆刻作品及与王个簃交往的文献史料

 

五、研讨会

12月10日上午10:40在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召开“金石之交——王个簃与赖少其艺术研讨会暨《赖少其作品集》赠书仪式”

 

(一)会场

 

(二)赖少其艺术馆向个簃艺术馆赠送《赖少其作品集》等画册图书

右起: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个簃艺术馆馆长施娟、赖少其艺术馆副馆长程明

 

(三)会议发言(按发言顺序,内容略) 

1、南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王霞主持研讨会

 

2、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发言

 

3、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原馆长、画院院长康荣发言

 

4、南通大学原副校长、人大副主任沈启鹏发言

 

5、南通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人大副主任顾嘉禾发言

 

6、南通市人大教科文委原主任 吴声和发言

 

7、南通市原人大副主任、南通江海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海书画研究院院长周剑浩发言

 

8、南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南通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钦林发言

 

9、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副馆长 程明发言

 

10、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谔发言

 

11、王个簃先生之孙 王盖发言

 

12、南通市文广旅局创研中心主任 陈金屏发言

 

13、南通市政协文教卫体原副主任、个簃艺术馆馆名誉馆长施作雄发言

 

14、南通市个簃艺术馆首任馆长 王蓝青发言

 

(四)出席研讨会嘉宾合影

 

六、展览宣传图册 

封面

 

部分内页

 

附:1989年,赖少其为个簃艺术馆题字《缶翁有后》,收录于《南通市个簃艺术馆藏品集》。

 

七、展览请柬

 

八、媒体报道

展览期间,南通广播电视台对于在海馆长进行采访,南通多家媒体报道。

 

九、布展花絮

6日至9日,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与南通博物苑及个簃艺术馆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布展、安排会务、陪同讲解等,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为各项活动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十、历史情缘、赠书纪念

9日,赖少其艺术馆于在海馆长等赴如东县文化广电旅游局考察交流,向县文广旅局和康平艺术馆赠送赖少其作品集及系列图书资料,随后共同参观了康平艺术馆,回忆赖少其、曾菲夫妇与康平的交往故事。

 

(一)《赖少其作品集》赠书仪式

 

1、如东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 张杰致辞

 

2、捐赠图书,右起依次为:如东县博物馆馆长康津、如东县文广旅局局长张杰、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副馆长程明

 

3、于在海馆长发言

 

4、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原馆长、画院院长、康平之子康荣发言

 

5、合影

 

(二)参观康平艺术馆

1、观看老照片,右起依次为:如东县文广旅局局长张杰、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康平之子康荣和康毅

 

2、参观合影

 

3、康平简介

康平(1922.06-2007.09),原名贻俊,江苏如东县人,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是新中国美术馆事业拓荒者,如东美术事业发展的引领者。他在新四军东进后参加革命,用笔作刀枪,创作了一大批画作,鼓舞部队与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士气。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文化部门做组织领导工作,是江苏省美术馆首任馆长,历任如东县文化馆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室副主任、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个人作品被国内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先后出版有《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编画家丛集·康平》《康平书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康平》《江苏省美术馆创作与研究系列·康平》等作品集。

注:以上简介来自微信公众号“如东发布”。 

 

4、康平年表

 

康平年表中的记录了他与赖少其、曾菲夫妇的交往

 

5、康平艺术馆陈列的与赖少其、曾菲夫妇相关的文献史料 

1985年春,赖少其(前右4)、曾菲(后左2)去南京参加傅抱石纪念馆活动时,与驻日大使宋之光(前左3)、宋之光夫人李晴(前左2)、康平(前左1)、范曾(前右3)等在傅抱石雕像前合影。

 

1985年,赖少其、曾菲夫妇书赠康平夫妇自作诗

 

1991年,赖少其为“康平书画展”题写展名

 

2001年,康平绘《寿而康图》贺曾菲八十寿辰

 

2003年、2006年曾菲女士与康平的往来通信

 

6、2021年5月22日,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赖少其女婿于在海(左2)出席康平艺术馆开馆并参加开馆启动仪式

 

7、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贺信

 

8、康平艺术馆展览场景

 

9、康平书画艺术







:秦娟鹃
审核:程明




http://www.lsqysg.com

0551-63521390

lsqys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