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赖少其历史和作品系列展示
于在海
赖少其艺术馆策划并举办“线上展厅”活动,贯彻了文化和旅游部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多样性网络和数字化的广泛传播优势,弥补了线下展陈展品数量少、影响面小的缺陷,建立了线上文化服务人民的公共教育和推广宣传新模式,加强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化艺术综合教育的良好效果。
今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已按计划于5月份展陈。“线上展厅”也将依据精品展内容分为二个部分:
赖少其历史系列展示:全面介绍赖少其忠于党的理想信念,他一生进行革命事业和文化活动的历史概况,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赖少其作品系列介绍:系统展示赖少其版画、国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艺术特色,刊登、点评、解析赖少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赖少其艺术馆作为合肥市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中国文化名人纪念馆,充分发挥收藏、展陈、研究、出版、交流和免费开放等多项职能,长期以来的大量工作、文化交流和文献整理,形成专业性、主题性、史料性和学术性并重的大批图文资料。
“线上展厅”根据编辑情况,在赖少其艺术馆公众号上每个月不定期的连续发布,每期信息量大,展品丰富多彩,更具有线上公教活动的特殊观感效果。
2021年5月28日
历史系列介绍(十五)
专题一:战争年代
重点介绍赖少其出生地区的历史特点、社会状况以及他的早期教育、木刻运动、斗争历程、革命事业、为民族解放所做贡献及文化活动、艺术创作等。
一、思想启蒙
二、新兴木刻
三、抗战宣传
四、泾县参军
五、皖南事变
六、苏北抗战
七、立功运动
八、战争后期
九、参加“两会”
专题二:新中国后
1949年之后,赖少其先后担任南京、上海、安徽文艺界主要领导,执行党的文艺政策,保护和团结艺术界人士,创建各地文化艺术机构,坚持马列理论学习,尊重和学习传统,创建“新徽派版画”。晚年定居广州,进行“丙寅变法”,艺术上勇于创新,取得新的成就。赖少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向国家捐献大批作品,体现了共产党员和老艺术家的博大胸怀,为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南京工作
二、上海创业(上)
注:以上内容请翻阅前期发布。
二、上海创业(下)
(五)赖少其与黄宾虹的真挚友情
1.20世纪50年代,赖少其担任上海文化艺术界主要领导。期间,赖少其关心黄宾虹,专程去杭州看望他并帮其治疗眼疾,为他祝寿、授牌、办展,出版画册并写前言,黄宾虹去世时,赖少其为他主持追悼会。黄宾虹生前曾将多件作品和《画学篇》手稿赠予赖少其。
2.赖少其撰写的五篇回忆和研究黄宾虹的文章
3.赖少其为弘扬黄宾虹艺术所做的工作及贡献
(1)1984年5月5日,在安徽省歙县举办纪念“新安画派”大师渐江逝世320周年、黄宾虹诞辰120周年大会,之后成立歙县“新安画派”研讨会,赖少其被聘为顾问。随后,时任安徽省文联主席兼省美协主席的赖少其负责筹办了“纪念渐江逝世3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新安画派’名家名作展览”,世界各地著名汉学家、美术史论家、画家共计300多人到会观展,在研讨会上提交了学术论文100余篇。该活动展示了安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当代安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赖少其1986年参与筹建“黄宾虹研究会”,1987年5月18日,在歙县黄宾虹纪念馆开馆典礼暨“黄宾虹研究会”第二次会议上赖少其被选为会长。
(3)“黄宾虹研究会”出版的三本学术论文集
(六)赖少其与上海书画家的密切交往
赖少其尊重和团结傅抱石、潘天寿、吴湖帆、唐云、谢稚柳、王个簃等老画家,“反右”时保护林风眠等,邀请他们加入上海中国画院,并和他们成为知音密友。
1.赖少其与傅抱石
1954年4月21日,华东(上海)美术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在筹备期间,时任华东(上海)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的赖少其邀请傅抱石等人加入华东(上海)美术家协会。
1956年,赖少其赴南京看望傅抱石,随后便写报告,邀请傅抱石到上海中国画院工作并请他担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傅抱石视赖少其是1949年后他创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位领导和道友,他先后将多幅作品,尤其是自己珍藏多年的国画《湘夫人》赠予赖少其,并特地为赖少其治印,以此纪念两人的深厚友情。
2.赖少其与潘天寿
1954年4月21日,华东美术家协会(现上海美术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在筹备美术家协会期间,赖少其邀请潘天寿等人加入美协。1956年,应赖少其邀请,潘天寿加入上海中国画院并成为画师。画院筹备期间,潘天寿作为筹委会委员选举赖少其为画院院长。
20世纪60年代,潘天寿应邀重游黄山,赠送赖少其《松鹰图》《西子湖中所见》和《猫》等作品作为纪念。
1987年,赖少其在安徽歙县主持黄宾虹研究会第二次会议后到杭州,应邀为潘天寿纪念馆题字,高度评价潘天寿的艺术成就。同年,应浙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和潘天寿纪念馆馆长潘公凯邀请,赖少其作八尺大画赠送“潘天寿基金会”。
3.赖少其与唐云
(1)登门邀请
1952年,赖少其从南京调上海负责华东文艺界工作。赖少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联系和团结华东(上海)的艺术家。不久,他与米谷专程拜访唐云,邀请他参加美术界工作。
(2)华东美协
1954年2月12日,华东美术家协会筹委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选出刘开渠、赖少其、丰子恺为筹委会正副主任。4月21日正式成立,4月28日选举领导机构,刘开渠任主席,赖少其任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丰子恺、黄宾虹等任副主席,唐云任美术展览部主任。
(3)筹备画院
1956年,赖少其被推选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唐云为筹委会成员之一。唐云曾担任过画院最早的业务室主任,又于1979-1980年任副院长、1980-1984年任代院长及1984-1992年任名誉院长。
(4)画册出版
唐云对赖少其1957年在上海购得的《陈老莲花鸟册》赞誉有加,常借回观赏。1985年6月,赖少其所藏《陈老莲花鸟册》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唐云于1958和1962年两次为册页题写后记。
(5)金农书画
20世纪60年代,赖少其开始中国画创作不久后,逐渐认识到“书画同源”的重要性。金农是唐云的同乡,唐云的藏品中以金农为首并有深入研究。受唐云影响,赖少其对金农的梅花和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他认真临摹金冬心的墨梅和“漆书”,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6)题签赠印
1956年,唐云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赖少其《为了把艺术介绍给人民》题写书名。
1959年,赖少其因故调离上海,到安徽担任省文化艺术界主要领导,而唐云继续在上海中国画院任职,两人虽远隔两地,却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1964年,唐云途经合肥,将珍藏的齐白石印章转赠赖少其。
齐白石 兴之所至(白文) 2.5cm×2.5cm×4.5cm 年份不详
(7)参展撰文
20世纪80年代,唐云先后参加了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地举办的赖少其书画展览活动。1980年,唐云撰文《勇攀黄山天梯的人——谈赖少其及其艺术成就》,高度评价了赖少其的艺术成就。
(8)皖沪活动
1985年,在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赖少其的邀请下,上海市政协代表副团长、时任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的唐云带领一批知名书画家来皖进行艺术交流,赖少其、曾菲夫妇陪同唐云等赴九华山、黄山写生和采风活动。
(9)合作册页
1985年,应收藏家谢志峰之请,赖少其参照清代仇池石《羊城古钞》中著录的“羊城八景图”,绘制羊城八景,请唐云以《羊城古钞》中题词题跋,成《清代羊城八景图》册。之后,唐云又应谢志峰之请,绘制《清代羊城八景图》册,由赖少其书录《羊城古钞》在册中题跋。两本册页相互辉映,成为一段美谈。
(10)书画联展
1984年12月15日至1985年1月15日,“赖少其、唐云书画作品暨藏品展览会”于深圳市博雅画廊开幕。
1990年9月28日,“赖少其唐云书画展”在广东画院举办。
4.赖少其与林风眠
解放初,林风眠先生因为艺术观点与当时所倡导“艺术要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不一致,难免陷于孤独,他毅然于1951年辞去浙江美院教授职务,举家迁往上海定居,以卖画维持清苦生活。
赖少其听说后非常关心,和他推心置腹交换对社会变化和艺术创作的看法,逐渐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1957年,林风眠响应号召,提出当时美术界存在的问题并被《文汇报》发表,因此被列为右派。赖少其得知后即向宣传部报告并解释,提出不宜将其划成右派,在石西民部长的支持下,林风眠逃过一劫。
这一历史公案,赖少其自己从未曾向别人提及,直到1999年,郑重在传记小说《林风眠》中述及,人们才知道这段历史。林风眠虽然在赖少其的保护下,幸运地躲过这场政治灾难,但文革中又被抄家,入狱近5年。之后在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这位历经磨难的老人终于被批准去巴西和老伴、女儿团聚。1978年3月29日,林风眠在巴西给赖少其写信表达他的感激之情。1980年12月,分别多年的林风眠和赖少其又在香港见面,叙说流逝的患难友情。
5.赖少其与谢稚柳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筹备之初,赖少其与谢稚柳共同参与了筹建工作,谢稚柳提名赖少其为画院院长。1957年,谢稚柳为赖少其收藏的《陈老莲花鸟册》题写序言。1964年,谢稚柳为赖少其临摹程邃的《山村泊渔船》题跋。1973年,谢稚柳为赖少其临摹戴本孝的《山水》题跋。1980年,谢稚柳撰文《赖少其的书画艺术》,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
谢稚柳题跋:少其同志作山水,喜用渴笔焦墨,得垢道人三昧,此图遂可与之乱真。甲辰春日获观因题,谢稚柳。
钤印:略。
释文:略。
谢稚柳题跋:少其同志于书画雅好金冬心、垢道人,故所作辄饶其趣。清初戴鹰阿与垢道人虽风格有别,然并以焦墨干笔胜。此少其同志所临,鹰阿三昧,尽收笔底,真足以乱真矣。丙辰初夏,稚柳题。
钤印:略。
6.赖少其与吴湖帆
1955年,赖少其在筹建上海中国画院之前便与吴湖帆相识并成为好友,这一年,吴湖帆将其作品中国画《危石青松》赠予赖少其。
1957年8月5日,上海《新民报晚刊》报道《贺天建吴湖帆握手言欢》这一消息,贺、吴两人冰释前嫌,赖少其从中做了大量调解工作。
1981年8月5日,“吴湖帆梅景书屋师生画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赖少其题写展名并被印作请柬封面。
1990年10月,梅景书屋同门营建先师吴湖帆墓于苏州小王山,赖少其应邀题写墓名。
7.赖少其与王个簃
1954年,王个簃应赖少其之邀,携家自苏州返还上海,赴华东(上海)美术家协会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参加工作。1956年,应赖少其邀请,王个簃加入上海中国画院并成为画师,画院筹备时,王个簃作为筹委会委员选举赖少其为画院院长。1980年赖少其在上海办展时,王个簃、唐云等众多名家出席并祝贺。1981年,赖少其应邀为《王个簃画集》撰写《前言》。
长期交往中,王个簃治印多方赠送给赖少其,赖少其很喜欢并作为创作书画时的常用印。
在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赖少其和张乐平、沈尹默、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谢之光、关良、来楚生、江寒汀、张大壮、陆小曼、黄幻吾、陈秋草、陆俨少、吴青霞、梅舒适、邵洛羊、张守成、乔木、刘旦宅等众多画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工作交往和艺术交流,与有的画家更是往来密切,情谊深厚。赖少其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促进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赖少其和那个时代艺术大家往来关系的有关文献和作品,尚待今后进一步征集、挖掘和整理。
(七)赖少其编著并在上海出版的书籍
1934年,上海形象艺术社出版发行了赖少其编译的《创作版画雕刻法》,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在上海出版了《文代归来》《为了把艺术介绍给人民》《集中营里的斗争》《套版简贴》《赖少其作品选集》等著作。1954年,赖少其在《文汇报》等报刊发表《论画——关于造型艺术的构思》等连载文章10余篇。
(八)留藏上海的大批艺术珍品
赖少其对上海怀有深厚感情,给上海留下了百余件艺术珍品,大多为上海鲁迅纪念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市东湖集团等单位收藏。
1.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品
20世纪30年代,赖少其与李桦等人积极响应当时在上海的鲁迅先生号召,参加新兴木刻运动,不仅和李桦创建文艺社团组织、举办展览、出版刊物,还创作了大量木刻作品,发表多篇专题文章。
赖少其与鲁迅先生通信并邮寄约百件木刻作品请教,鲁迅先生称赞他为“最具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这批作品现均收藏于上海鲁迅纪念馆。
静物(原名《鲁迅先生》)(黑白木刻) 12.1×15.9cm 1934年 选自《诗与版画》 手工版
2.(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品(部分)
3.上海中国画院藏品(部分)
4.上海市东湖(集团)公司藏品(部分)
(九)在上海举办的书画展览
1.1980年12月26日,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中国美协安徽分会主办的“赖少其书画展览”在上海美术馆举行,陈国栋、汪道涵、夏征农、陈沂、杨凯、刘海粟、唐云、王个簃、曹简楼等时任上海市领导和文艺界人士出席活动。期间,报刊刊登赖少其书画作品,刊载包明廉、吴芝麟专访,以及端木蕻良、沈柔坚等文章。
2.1995年10月11日,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局主办,上海市文联、市美协、上海中国画院协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赖少其书画回顾展、赖少其书画艺术研讨会暨书画捐赠仪式”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时任上海市领导陈至立、金炳华、龚学平、胡立教、王一平、夏征农、陈沂及文艺界程十发、方增先等数百人出席。赖少其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中国画《大壑雄风倦眼收》。报刊刊登赖少其作品,刊载记者李菁专题报道、苏瑛专访、郑重专文;期间,赖少其赴上海鲁迅纪念馆翻阅1930年代寄给鲁迅的近百件木刻作品并探望老友吕蒙。
3.2015年6月28日至10月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主办,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协办的“大道之道——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上海巡回展)”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和广东美术馆策划此展并由广东美术馆荣获文化部“201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项目。
4.2017年9月14日至10月8日,上海中国画院和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主办的“木石传真——赖少其文献作品展”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展览荣获文化部“2017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优秀展览项目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