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五、专题展览
(栏目编者:魏振)
(一)入选“文化部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全国入选30家)荣获“优秀展览项目”奖——“木石艺痕——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展”
1.展览准备:
艺术馆先后专程前往云南省图书馆、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广西南宁和桂林图书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湖北美术馆、上海图书馆、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陕西省图书馆及省内的安徽省图书馆等全国各地十多家省市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征集了赖少其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抗战报刊发表的近60件版画作品及大量专题文章等500多件文献史料,整理、加工后陈列,同时展出赖少其的系列版画作品。
2.入选文件:
3.获奖文件及证书:
4.展览概况:
共展出各类作品134件,文献资料540余件。展期2013年10月28日-11月30日,共展出34天,观众量约2万人次。
5.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文化厅 安徽省文联
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
安徽省书画院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举办单位: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协办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
支持单位: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及省革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
安徽省博物馆学会 安徽省旅游协会
广州市恒福茶业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合肥在线
6.展览前言(安徽省文化厅厅长 袁华)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进一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文化部加强美术工作,相继组织举办了一系列艺术活动,美术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期间,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凭借其辛勤工作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荣获文化部首届“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项目”的“优秀学术成果”部奖,2012年入选首届“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今年凭借《木石艺痕——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展》再次入选,成为我省唯一两度入选的美术馆。据了解,全国也仅有30个美术馆获此殊荣,可喜可贺!
赖少其先生是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木石艺痕——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展》由“烽火木痕——上世纪30至40年代木刻专题”、“开拓创新——50至70年代版画专题”、“历史回顾——文献史料专题”和“继往开来——安徽现当代版画专题”等4个方面内容组成,并配套出版《赖少其版画文献集》。通过展品、生平陈列及画册出版,集中反映了赖少其投身于民族救亡、祖国解放、建设事业和文化工作的艰苦奋斗、曲折经历,清晰地展示了他各个阶段版画作品的变化发展,尤其是在深入皖南调研古代明清徽派版画和三雕艺术之后,重视中外传统创作手法,着力表现现实生活题材,创作大幅套色版画,开创“新徽派版画艺术”。此外,同时展出的66件安徽老、中、青版画家作品,也体现了赖少其重视和培养人才,为发展安徽版画艺术作出的重要贡献。
文献重现历史是这次展览和画册的主要特色。赖少其艺术馆积极与国家图书馆和各地省级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以及上海和北京鲁迅纪念馆联系,开展文献史料抢救的合作课题,积极挖掘各处藏品资源进行研究、展示。这些珍贵资料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为系统、完整地再现赖少其所参与的两项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活动,即抗日救亡的“新兴木刻运动”,和“新徽派版画艺术”提供了翔实史料,不仅丰富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同时也开阔了艺术家和观众的眼界。
《木石艺痕——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展》的举办是广大群众的一次艺术盛宴,是我省美术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体现了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研究收藏水平的提升。今后我们将逐步推动建立美术馆藏品陈列展览制度,使更多优秀美术作品惠及群众,促进美术事业不断发展。
7.观摩仪式
11月18日,艺术馆举办《木石艺痕——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展》观摩式。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介绍展览概况
▼时任合肥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平主持开幕式
▼安徽省美协名誉主席鲍加致辞
▼时任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致辞
▼时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孟云生致辞
▼赖少其女儿、广州艺博院赖少其艺术馆名誉馆长 赖晓峰女士致辞
▼时任安徽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吴雪先生致辞
▼嘉宾合影
8.媒体采访与参观展览
(1)媒体采访
▼记者采访赖少其女儿赖晓峰女士和于在海馆长
(2)嘉宾参观
▼2013年11月12日,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杨果,省文化厅厅长袁华和省图书馆馆长易向军的陪同下,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一行专程莅临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参观精品展。
他们认为此次展览内容丰富,反映了艺术馆在挖掘藏品资源方面和美术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体现了艺术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收藏陈列水平的提升,周部长还邀请艺术馆前往北京中国图书馆举办巡展。
9.图书编辑与出版:
(1)编辑出版《赖少其版画文献集》
(2)编辑《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汇编》
10.学术研讨会
注:(1)按发言顺序排列
(2)研讨会发言摘录详见本期第七专题“学术研究”栏目
▼ 研讨会场景
▼ 主持人:刘继潮(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
▼ 朱阜燕(安徽美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 章飚(安徽省美协原主席)
▼ 辜居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 陈祥明(安徽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 李季琨(《齐白石词典》主编)
▼ 班苓(安徽省美协副主席)
▼ 夏晓静(北京鲁迅博物馆副主任)
▼ 汪炳璋(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版画家)
▼ 张帆(唐云艺术馆馆长)
▼ 王永敬(安徽省美协理论部主任)
▼ 韩子富(郭味蕖美术馆副馆长)
▼ 王行(原合肥晚报社副刊主编)
▼ 李雷(淮北书画院院长)
▼ 刘圆(安徽美术出版社编辑)
▼ 于在海(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11.展览场景:
(1)展览外景
(2)《烽火木痕——1930—40年代木刻专题》
(3)《开拓创新——1950—70年代版画专题》
(4)《历史回顾——珍贵文献史料专题》
(5)《继往开来——安徽现当代版画专题》
(6)《赖少其生平陈列》
12.公共教育:
召开专题座谈会,现场版画制作,安排大专院校艺术专业和中小学师生、幼儿园、美术爱好者参观,举行赠送图册书籍仪式等8场系列活动。
注:详情请观看本期第八专题“公共教育”栏目。
13.对外交流
注:1.详情请观看本期第九专题“交流活动”栏目。
2.这两次展览和研讨会中注重与精品展紧密结合,充实和加强了赖少其版画艺术及文献史料的内容。
(1)2013年 6月4日,艺术馆赴武汉美术馆举办展览。
(2)2013年9月23日,黑龙江省美术馆在艺术馆举办版画展。
14.评审与获奖
▼2013年11月29日,于在海馆长赴北京参加文化部艺术司召开的“文化部 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项目总结汇报会”。
▼2013年12月13日,由文化部主办,在济南召开的“ 2013年全国美术馆年会”上,“木石艺痕——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展”荣获“优秀展览项目”奖。
六、往事回顾
(一) 原芜湖文联秘书长蒋廉声捐赠赖少其重要史料。(编者方磊、丁远飞)
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
(编者:程明)
▼松鹰图 潘天寿 纸本设色 年代不详68cm×68cm 私人藏
赖少其与潘天寿的一段交往
——由潘天寿斗方《松鹰图》想起
卢炘
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革命艺术家的赖少其先生,以版画发轫,晚年因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面貌而名世。赖少其与黄宾虹先生交往甚密,与潘天寿先生也有交往却鲜为人知。1956年,赖少其主持华东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美术界的工作,他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着手筹建上海中国画院,吸收上海与外省名家参加筹委会,并亲自兼任筹委会主任。潘天寿和傅抱石便是被特地请来的外地名家。在对中国画的传承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赖少其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有一种‘极左思潮’,甚至有人要改中国画为彩墨画,这使一些老画家气愤至极,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之争,更牵涉到中国画是否应该独立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画和中医差不多,是不‘科学’的;若以自然科学来衡量中国画,当然有违‘科学’的道理,如果说是‘艺术科学’,就更加符合艺术规律:如突破空间的限制,是西洋画想突破而未能突破的。”潘天寿对此更为坚决。毛主席在杭州会议上针对国画不受重视曾责问:“难道有共产党员不要中国画的吗?”成立北京和上海两画院其实就是他老人家的意思。1957年,潘天寿复出任浙江美院院长,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彩墨画系改回中国画系。上述赖少其的话正来自潘老的一贯思想。
1959年赖少其调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家协会主席。1962年潘天寿应邀重游黄山,赖少其收藏的潘天寿《松鹰图》和《猫》就是那时得赠的。因是潘老创作高峰期之作,尺幅虽不大,但笔笔见功力,老辣遒劲,风格强烈,观之让人爱不释手,故赖老生前视为至宝。近闻为成立赖少其基金会,家属欲将《松鹰图》转让筹资凑成此事。说来也巧,20世纪80年代潘天寿基金会也曾征画筹过基金。当时赖老怀念老友专门精心绘制了一幅124cm×248cm的巨幅横卷《笔扫楚天五百里》捐赠,该作1990年拍卖以10万港币成交。赖老家属又欲以三倍的价格购回,捐赠给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笔扫楚天五百里 赖少其 纸本设色 1987年 124cm×248cm 收藏地不详
释文:笔扫楚天五百里,只求黄山一度云。一九八七年秋于广州,赖少其作。
钤印:七十以后归故乡(朱文)、江山入画(朱文)、黄山烟云入梦来(朱文)
如今瞻仰二老遗作,不禁想起这些往事,记之以示怀念。
注: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原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三)于在海接受澎湃新闻访谈
(栏目编者:程明)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丁远飞
图文:丁远飞 / 魏振 / 方磊 / 程明 / 韩明铭
美术编辑: 韩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