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9月,于在海(左)与王行(右)在大蜀山文化陵园王任之、汪倚真墓碑前合影
深情厚谊·高尚品质
——怀念挚友王行
王行因病突然去世,甚感悲哀!世上一个人做点好事容易,但一辈子不张扬、不求回报、朴素生活,总在勤勤恳恳地做好事,不停地为社会做贡献,那种功德就难能可贵了!近日撰写关于王行的一篇纪实长文,回顾他多处捐赠藏品、对赖少其艺术馆和社会所做贡献以及密切交往的历史,不仅作为库存完整资料,更是对好友的缅怀和悼念。
一、不幸消息
2020年4月20日半夜,原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四中校友项贤俊来电问:听说王行去世,知道吗?好像心脏问题!我告诉她:知道他有病,随时就会出问题,但是不知道他去世,他一个人住,手机平时不开难联系。项贤俊又来信:因我二姐贤丽也是合肥晚报社的,她今天告诉我。人生就是这样来去匆忙,猝不及防,年纪大了悠着点,身体健康为要。
第二天我和报社副总编王晖联系,他发来讣告: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退休干部王行同志,因病于2020年4月17日21:10分在合肥逝世,享年74岁。
王行同志,男,1946年10月生,汉族,安徽歙县人。1965年9月至1970年7月在安徽大学学习,1972年2月至1981年4月在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学任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1981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合肥晚报工作、先后任合肥晚报编辑、文艺部副主任、主任编辑、总编室副主任。
王行同志遗体定于2020年4月19日上午8点整在合肥市殡仪馆火化。遵循家属意愿,因疫情期间,一切从简,各位同事好友勿需前往祭拜。
特此讣告。
王行和我、赖晓峰是世交好友,过去他常陪父亲王任之或自己看望赖老,先后无数次到过文革时省委宿舍区西边“黑帮大院”稻草屋顶泥巴地草房、淮河路银行宿舍、长江路安徽省政府大院内的赖少其家中聊天,我们熟悉但见面并不多。
2003-2005年赖少其艺术馆筹建及2006年馆落成并免费开放后,王行时常来馆,或参加活动,或者应邀来协助工作,他热情帮忙办了不少事,接触就比较多。
近几天,不时涌现他的声音笑貌、淡然豁达、密切往来……,特别是王行学生时期就曾跟随赖少其学习版画艺术,近几年创作了纪念赖少其的版画作品,还有多幅故乡皖南的人文风景及故友肖像版画,他每年又制作版画贺年卡,主动过来赠送艺术馆及工作人员。他性格随和,和大家相处友好融洽。
▼王行创作的《赖少其》版画作品,49CM×35CM,2017年7月4日

▼王行创作的生肖《鸡》版画作品,10.5CM×15CM,2016年12月

▼王行创作的生肖《狗》版画作品,10.5CM×15CM,2017年12月

▼王行创作的生肖《猪》版画作品,10.5CM×15CM,2018年12月

▼王行创作的生肖《鼠》版画作品,10.5CM×15CM,2019年12月

尽管时光流逝会淡忘很多往事,但是他对赖少其的特殊情感、对赖少其艺术馆无私奉献和工作上的热情支持,点点滴滴的行为,看起来那么平凡,却饱含他的深情,凸现了他的正直人格和优秀品质。
二、肝胆相照
王任之是徽派中医的著名世家及代表人物,也是当代新安医学的继承和发扬者。他曾二次挽救过赖少其的生命,俩人难友开始,新中国后虽然有各自的文化艺术或医学事业,但始终往来密切,持续长达半个世纪的友情。
1941年,赖少其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关押在安徽徽州地区休宁县临溪的“皖南特训处”集中营。当时王任之从事地下斗争,也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但没暴露党员身份,他在狱中用中医抢救了怪病的赖少其,还利用临时外出看病机会,买点鱼肉之类给赖少其补补身体。
1961年,赖少其去北京参加全国文艺工作会议,在山东途中胃部大出血,当地医院束手无策,安徽省委得知后立即派时任省卫生厅副厅长的王任之赶去,他用高超的中医技术,又一次抢救了病危的赖少其。
之后二十多年,他们一直是关系密切的好友,赖少其也送给王任之不少书画作品,结下了艺术情缘。
三、无私捐赠
王任之去世后,他的后代、原安徽省政府分管文化多年的副秘书长王坦与王行等兄弟姐妹,先后向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黄山市博物馆)、歙县人民政府、歙县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多次捐赠大量的珍贵藏品。他们所捐藏品涉及文化艺术、书画作品、工具用品、历史人物、名人信件、画册书籍及祖传古屋,内涵极为丰富,特别是种类多、数量大、时间长、范围广、价值高,具有主动性、纪念性、史料性、学术性、文物性等多方面的特点。王任之后代捐献藏品、不计报酬的行为,体现他们作为革命者后人继承革命传统以及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奉献精神。在当今腐败风气、物欲横流的社会,这种公德意识和无私品质非常难得。
四、向赖少其艺术馆捐赠书画作品

(一)在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2005年2月22日落成之前的11月8日,王行代表王任之亲属向赖少其艺术馆捐赠书画作品 9 幅、印章 4 方、书信 8 封、其他与赖少其有关的物件 10 件。



有 4 幅是在王任之生前赖少其书赠王任之的。除了一幅“月当头”是隶书外,其余 3 幅诗歌全是行书。据介绍,王任之曾当面对赖少其说过喜欢他的行书,而不喜欢他的金农漆书。所以赖少其给王任之的书法没有一幅是漆书。这四幅书法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款分别题的是“任之兄”、“任之仁兄”、 “任之大兄”和“任之仁兄畏友”。

1988 年 7 月,王任之病逝。赖少其从广州寄来了悼念的挽联。挽联云:“四十年代含冤入狱歙县群众抗议获释,五十年来行医济世救死扶伤两袖清风”。上联中提到的事是这样的:1941 年,王任之被关进集中营后,歙县群众到国民党党部门前抗议,要求国民党把医生放出来给他们看病。后来国民党当局只得同意让卫兵押着王任之出诊,看完病后再返回集中营。几十年后,赖少其依然很清楚地记得这件事。1989 年,王任之的子女把王任之在文艺界的 12 位友人的来信,编成《英子文友书简》,书中也收入了赖少其的三封来信。他们给赖少其去信,请他为这本书题写封面,赖少其欣然答应并寄来了这幅封面题字。这本书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5年才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 年,赖少其最后一次来安徽,王任之的子女陪母亲去看他。由于这是王任之去世后,赖少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王任之夫人,赖少其显得很激动,他和王夫人回忆起许多往事,包括当年王夫人到集中营探监的事。几天后,赖少其为王夫人写了这个横幅“生逢盛世”,上款题的是“倚真大嫂”。王夫人见了以后,十分感动,说:“我活了八十多岁,还从来没有人给我写过字,今天赖部长给我写了,你们给我裱好,我要挂出来。”后来这幅字一直挂在王夫人的床头,直到她2004年去世。1971 年,赖少其在文革中被“罢官”正赋闲在家,便学习琢磨新安画派的作品。王任之一次去赖少其家,看到他临摹的汪之瑞的这2幅山水小品,十分赞赏。赖少其很高兴,当场把这2幅小品卷了送给王任之。可是十多年后,王发现这2幅画都还没有题款,于是又拿去找赖少其补题。第二天,他补了题款和印章送回。王任之与赖少其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但王任之从来没有向赖开口索要过字画,都是赖少其主动送给王任之的,所以数量并不算多。最珍贵的一方是 1941 年刻于皖南特训处集中营内的“壬之”。由于当时赖少其的书法功底还不深,又没有参考资料,所以王任之的名字中的“任”字的站人旁,他老是写不好。赖就对王说;我们被关在这里,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国民党也不把我们当人,就把这站人旁去掉了吧!于是刻成了“壬之”。印章四周的边款,赖少其刻了一首散文诗:“当我站在北国城头上展手向着黄沙的时候,我才感到祖国是多么辽阔,但心是寂寞的。不要忘记那雪野独步的人,虽是寂寞的,但却多伟大!把信心托与潮汐罢!从海浪中,去认识自己,自己与飞帆。少其语”。

4、赖少其书信 8 封,其中 4 封是写给王任之的,另4 封是写给王任之三子的。给王任之的第一封书信写于 1950 年。据介绍,1941 年 5 月底,皖南特训处结束,王任之因未暴露身份,被交保释放。赖少其则被押往上饶集中营。解放后,王任之在报纸上看到了赖少其的名字,得知赖少其在南京军管会工作,于是他试着去了一封信,赖少其便写来了这封回信。《木石魂》的作者胡志亮看了这封信后认为:这封信很有价值,至少有两点,一时信中提到赖当时已有多种疾病,身体已经是一堆“破铜烂铁”了,但他就是以这堆“破铜烂铁”为人民、为艺术奋斗了半个世纪;二是信中要求王代他搜集一些徽派版画,说明赖老后来创立“新徽派版画”不是偶然的。



另两封信是 1987 年王任之患病住院后,赖少其从广州写信来慰问的。以上三封信均已收入《英子文友书简》一书。







5、赖少其所著《为了把艺术介绍给人民》一书,赖少其使用过的 3 把木刻刀和他使用过的油画箱、铅笔等。1967 年初,王任之的三子去看望赖少其,他那时已被“罢官”在家并正遭受批判,心绪很不好。他说,以后再也不搞这些东西了。王任之三子说:批判归批判,您以后还应当搞。您不搞了,我们还想搞呢!赖老说;你还想搞,那我这些东西你想要的你就拿去吧!这样,王任之的三子就拿了赖的三把木刻刀、不少木刻板、油画箱、画笔等。这三把刀的刀柄上有赖刻的记号“K”,因为“其”在广东话中读“ki”。1961 年 5 月,赖少其赴京开会,车过徐州,突患胃出血,不得不在兖州下车治疗。王任之受省委派遣,赶赴兖州去参加抢救工作。王任之当时在他随身带的小笔记本上记下了他为抢救赖所开的处方。由于这个笔记本上还记有为其他人所开的处方,所以这次只能把赖的这两页处方复印捐出。



7、此外,王任之亲属还捐献了赖少其题写书名的《三国演义》一套二册,以及“文革”中出版的造反派刊物中“批判”赖少其的三篇大批判文章。
(二)再次捐赠
1、2008年5月16日,赖少其艺术馆举办“作品捐赠颁证仪式暨展览”及“纪念赖少其诞辰93周年座谈会”活动,王行在会上捐赠了一份赖少其看改的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文稿。









他说明:“我2006年退休时,找到一个稿子,这件稿子是1981年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时的稿子,因赖老与鲁迅有过交往,我找到赖老说,“你能不能把你跟鲁迅先生的交往跟我谈一下,采访你一次?”他答应了,赖老与我单独谈了一个下午,我写了稿子,写完后当时我们副刊室的负责人看后改了一下,又交给了赖老的主任室员,赖老看了改了一下。这上面圆珠笔是我改的,红色的是副刊室的负责人改的,黑色的笔迹是赖老改的,每一张上面他都改动了,上面有“赖少其8月27日”,稿子改的太多了,要重写。当时幸好我复印了一份,把它留下了,不然现在也没了。现在我把它捐给艺术馆。”2、2019年9月9日,赖少其艺术馆举办入选“文化部2016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笔墨顽如铁·金石掷有声——赖少其书法篆刻展”时,王行又捐赠赖少其书法作品《王任之纪念馆》。(一)2004 年9 月18日,举办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奠基仪式,王行见到了应邀前来参加奠基活动的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同志,向他们表达了捐献父亲王任之所藏的包括《呐喊》初版本在内的鲁迅作品珍贵版本的意愿。(二)2004年、2005年,王任之的亲属王坦、王行根据王任之生前的遗愿,分别向上海鲁迅纪念馆捐赠了二批珍贵藏品,时任书记张岚、副馆长凌月麟和副馆长、王錫荣参加捐赠仪式,向王坦、王行颁发“收藏证书”。(三)此二批藏品极为丰富,包括鲁迅著作的珍贵版本、巴金书信等在内的珍贵书信、作者、译者题字签名本、文学期刊、建国前出版的文学单行本、建国初期出版的有关鲁迅的著作等。1、1932年至1935年,王任之在上海学医期间,一边学医,一边以“英子”为笔名,在报刊发表了一批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此时,他认识了一批进步作家,并与巴金、卞之琳、靳以、萧军、丽尼、黄源、王莹、王淑明、臧克家、方敬、胡风、施蛰存等有过通信或交往。这些来信一直存放在徽州老家,虽然抗战期间,家中遭到过日机的轰炸,被炸塌过一面墙,但这些来信没有受到损失。1956年,王任之调到安徽省工作,这批信没有带到合肥,躲过了文革一劫。文革过后,王任之一次回故乡,才把这批书信带到了合肥。2、上海鲁迅纪念馆设立“王任之专柜”,藏品总数一千二百余件套,其中二级30件套,三级1121件套。珍贵藏品有:(1)巴金书信(1封)、卞之琳书信(5封)、黄源书信(1封)、靳以书信(29封)、萧军书信(6封)、丽尼书信(19封)、臧克家书信(13封)、王淑明书信(以封)、方敬书信(9封)等书信原件94封。作者、译者题字《水星〉、《译文〉等文学期刊15种,共90册。(2)建国前出版的文学单行本90种,共107册。如由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编的4册《闻一多全集》、由巴金翻译的《父与子》、何其芳的《画梦录》、曹禺的《家》、郭沫若译的《浮士德》、白尘的《乱世男女》、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邹韬奋的《读书偶译》、焦菊隐译的《文艺·戏剧·生活》、曹靖华译的《不走正路的安得伦》等。(3)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期刊15种,如《水星》(卞之琳、巴金主编)、《文学季刊》(郑振铎、章靳以编)、《译文》、《文丛》、《宇宙风》、《中流》、《新文学》等共计90册。(4)建国初期出版的有关鲁迅的著作8册,如唐弢的《向鲁迅学习》、许广平的《关于鲁迅的生活》、许寿裳的《我所认识的鲁迅》等。六、向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黄山市博物馆)捐赠七封黄宾虹信札

(一)2013年初,我在家附近酒店接待外地客人时王行在座,原省文物鉴定站站长王刚和原省博馆长带黄山市博物馆长陈琪临时来参加,当时王行认识了陈琪馆长并表示向徽州老家馆捐赠黄宾虹信件的意向。开始陈馆长还不大相信,他认为七封黄宾虹的原件书信,当前市价已几百万元,对没有任何条件的无偿捐赠感到不可思议。后来他了解王任之历史及后代为人情况,才知道是真实的好事。







(二)2013年6月6日,王任之亲属王坦、王行将家中珍藏的七封黄宾虹信札捐赠给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黄山市博物馆),当时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捐赠仪式,陈琪馆长向王任之亲属颁发了“收藏证书”,黄山市有关领导对王任之先生亲属的捐赠行为给予高度评价。王任之(1916-1988),生前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为新安医学一代名家,王家祖居歙县,世代从医。黄宾虹先生也是安徽歙县人,和王任之是同乡,也是世交,他与王任之的祖父、父亲及王任之本人三代都有过交往。王任之虽比黄宾虹年幼五十多岁,但祖辈的关系,从少年时期直到黄宾虹逝世,与大师结下了近三十年的忘年之交。在投身革命斗争和坚持临床诊疗的同时,王任之对文学艺术包括书画、文物鉴赏等情有独钟,因而与黄宾虹意气相投,交往频繁而默契,留下的黄宾老书信还是能够一见端倪。捐赠的七通信札作品具有珍贵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不仅进-步丰富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馆藏,同时对研究黄宾虹及其艺术人生道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三)1999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黄宾虹书信集》,该书影印了黄宾虹书信的手迹,其中收入了黄宾虹给王任之的七封书信。这本书在王任之健在时就开始编辑,编辑者之一汪聪是王任之的老友,他来函向王任之征求黄宾老的信件,王任之把黄宾虹给他的七封书信的影印件寄了过去,不想到该书过了十几年后才得以出版。1990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黄宾虹书法集》,又由汪聪编辑。此时王任之已逝世,汪聪致函王任之后人,要求提供所藏黄宾虹书法的照片。王任之后人将照片提供以后,该书选用了四幅。(四)1987年5月,赖少其从广州一到合肥,我陪同他就先去拜访了老友王任之,这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当时王任之给赖少其看了黄宾虹此批书信,谈到了他们往来的历史,赖少其得知王任之与黄宾虹有如此密切关系,就向他介绍了即将去歙县参加5月18日的“黄宾虹研究会”第二次会议情况,动员王任之也能参加这个研究会。但王任之说:“我虽然和黄宾老有过交往,也很欣赏他的作品,但我毕竟不是干这一行的,我能把自己中医这一行做好就不错了,就不去这个研究会滥竽充数了吧。”之后,赖少其在歙县开会期间,到王任之老屋子看望了王任之妹妹王丽娟并赠送了行书条幅。王任之妹妹王丽娟女士去世后,王坦、王行向歙县政府捐赠了王任之祖上留下、前有庭、后有院、二层木楼的老房子。
歙县,古名歙州,公元前221年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有“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等荣誉称号。歙县境内的徽州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
歙县古城老街中有黄宾虹纪念室,王任之祖屋离之不远,现在已作为“王任之纪念室”,展陈新安医学的史料和王任之的生平及他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八、向歙县博物馆捐赠书法印章

王坦、王行将赖少其为王丽娟女士刻的印章和送她书法,捐给了歙县博物馆。原文物鉴定站站长、国家级鉴定专家王刚认为1941年赖少其在狱中所刻,反映了赖少其那一段革命历史,至今已近80年。他评定此印章是具有红色文化因素的二级文物。


2014-2015年5月,我们和王行合作编印《铁窗友·医患交·书画缘——赖少其与王任之交往文献资料集》(封面、版权页)。

(一)此集内容极为丰富,取其目录。


1、赖少其及临溪集中营旧址。

2、王任之及相关照片。

3、资料照片。

4、给王任之亲属的印件。


5、赖少其刻手杖。

6、赖少其题签。

(三)罗平的“前言”。


(四)王坦、王行的“编后”。

(五)我写的“后记”。

2005年——2019年,王行多次参加有关纪念赖少其展览活动及学术研讨,他在会上积极发言。近期查了一下他出席的活动:(一)2005年11月8日,“王任之亲属捐赠赖少其作品仪式”。

(二)2006年10月27日-28日,“赖少其三十年代版画回顾展”。



(三)2007年4月26日,“赖少其金石书画展”。


(四)2008年5月16日,“赖少其诞辰九十三周年纪念作品捐赠颁证仪式暨展览”。


(五)2010年12月18日,“缅怀大师·传承文化——赖少其逝世10周年纪念展暨建馆5周年成果回顾展”。


(六)2012年9月17日,入选“文化部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传承·创新——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藏精品展”。

(七)2013年11月18日,入选“文化部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项目“木石艺痕——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展”。


(八)2014年10月21日,入选“文化部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参古悟道·融西求新——赖少其花鸟画艺术精品展”。

(九)2016年9月9日,入选“文化部2016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笔墨顽如铁·金石掷有声——赖少其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式。



(十)2017年9月6日,入选“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继往开来——新徽派版画艺术研究展”。

(十一)2019年10月18日,“心心相印·赖少其与西泠印社名家艺术交流文献作品展观摩研讨会”。


王行常年在合肥晚报负责文化艺术的大批稿件,他工作兢兢业业,文字功夫极好,应邀协助多方面的工作。(一)多本画册的复核和校对。


1、2012年,参与《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即“馆藏画册”的校对。

2、2012年,参与《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的校对。

3、2012年,参与《赖少其生平——陈列展》的图文编排、撰写、校对,随同于在海馆长赴“皖南事变”实地考察、拍照及征集史料,补充了陈列的内容。▼赖少其曾经战斗过的东流山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遗址

4、2012年,校勘《赖少其逝世——各地唁电、唁函》(陈列展品)。
5、2013年,参与《赖少其版画文献集》校对。

6、2014年,参与《赖少其版画回顾及文献史料汇编》校对。

注:王行协助复核的《赖少其作品集》(全五册)荣获中国出版界第26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金奖。
(二)2012年——2019年,王行经常主动来艺术馆,参与赖少其文献史料的整理,他热情帮忙并进行释文、摘录、校对等工作。
(三)2013——2018年,协助《赖少其全集》11个卷本的复核


注:王行协助复核的《赖少其全集》(九类十一卷)荣获中国出版界第28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金奖。
(四)王行应邀协助史料征集工作。
1、2014年11月11日,一起去歙县博物馆征集史料。


2、2016年9月11日,活动结束后,呼和浩特市民族美术馆书记高丽芳拟收集安徽红色基地资料作为内蒙古建立民族革命纪念馆参考,山东文登区文广局鞠局长也拟了解安徽革命传统教育情况,作为该区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考察我和王行即陪同他们去皖南几处考查。
⑴去泾县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⑵参观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


⑶参观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⑷参观中国宣纸文化园


⑸参观查济古民居

3、2016年9月13日,接着我们又去歙县博物馆,征集版画史料。


4、2016年9月14日,同时参观黄宾虹故居。

好人好事不应该忘记,准备策划一个专题展,今年适当时候安排展出,对广大观众是一种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文化艺术的综合教育。
2020年5月1日
注:作者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
图文:丁远飞 / 魏振 / 方磊 / 程明 / 韩明铭 / 王银凤
美术编辑: 韩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