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公共教育——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活动(第七期·五月专辑·中)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8日
手机扫码分享

精品项目·缅怀纪念

——荣获金奖的全集卷本展示

于在海

反映赖少其(1915.5-2000.11)辉煌人生、历经七年(2012-2018)的《赖少其全集》,荣宝斋、广州艺术博物院、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和赖少其亲属合作并投资,唐辉、于在海主编,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2019年9月荣获中国出版界第28届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的金奖。全集作为文化大工程,具有学术性、史料性、专业性和全面性并重特色,得到中国出版集团积极支持。

今年为纪念赖少其诞辰105周年和逝世20周年,赖少其艺术馆策划“生命的辉煌——纪念赖少其诞辰105周年·《赖少其全集》出版·作品文献展”。此展精选并展出全集九类十一卷本内容、部分文献史料、相应的赖少其各类作品及历年相关专题活动,同时以全集简版年谱的图文资料展陈赖少其生平。着重体现赖少其:

一、近七十年的曲折人生涉及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和文化的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应有地位和广泛影响。

二、早期参加抗日救亡和祖国解放的革命事业,主持南京、华东、上海、安徽文艺界工作,筹建多地文化艺术事业机构,突出他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创建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三、1930年代,作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开拓者之一,投身于中国新兴版画发展事业;1960-1970年代,创建“新徽派版画”,促进美术创作;晚年无私捐赠作品,为国家留下珍贵文化遗产。

四、注重传统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在诗书画印和文学等多个领域造诣深厚;他后期融汇中西、勇于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作品特色。

五、著作、研究、评论体现他艺术为人民的文艺思想,大量作品反映时代精神及创作实践,对当代美术发展具有启示和教育作用。

策划并安排在多地举办全集出版的首发式、专题展览、学术研讨、公共教育、西部巡展、线上展厅等系列活动,编辑学术资料“全集出版概览”,回顾赖少其奋斗不懈的革命历程、艺术生涯及“木石精神”,突出了缅怀和纪念赖少其的重要意义。

全集出版并荣获金奖体现了四方的密切合作、辛勤努力和共同荣誉,展陈的纪事内容同时也反映了赖少其艺术馆作为合肥市政府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中国书画名家馆,积极弘扬赖少其艺术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长期以来在作品陈列、文献征集、史料整理、研究出版、文化交流和精品项目等方面所做工作及重要业绩,作为赖少其艺术馆(2005-2020)建馆15周年的纪念。

2020年5月

 

 

本期分上、中、下三篇,主要内容是:《赖少其全集》(9类11卷本)出版及荣获“金牛杯”金奖概况、《赖少其全集》卷本作品及文献等。上篇主要介绍了《赖少其全集》出版及荣获金奖、《山水卷》《花鸟卷》作品及文献。此中篇主要介绍全集《版画卷》《书法卷》《篆刻卷》作品及文献。

 

一、《赖少其全集》出版及荣获“金牛杯”金奖概况
二、《赖少其全集》卷本作品及文献史料
(一)《山水卷·一、二、三》
(二)《花鸟卷》
以上内容详情请点击链接:
线上展厅·公共教育 ——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活动(第七期·五月专辑·上)

 

(三)《版画卷》

《版画卷(附录:写生)》收录赖少其版画作品及版画文献156件(套),写生作品74件(套)。作品创作及文献记录时间从1934年至1984年,反映了赖少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版画艺术面貌;写生作品创作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这部分涵盖了油画、水彩(粉)画、中国画及钢笔、毛笔、铅笔速写等多个画种及材质。卷首编入古元、李桦、吴长江、广军、尚辉、于在海评论文章6篇,以及“烽火·木痕——赖少其版画艺术展”研讨会纪要,重点评价赖少其组织、带领安徽版画家共同创建并为代表的“新徽派版画”的突出成就,以及赖少其漫长生涯中师法自然的艺术实践。

1、封面及卷首照片

5.1版画卷_调整大小.jpg5.《赖少其全集:版画卷》卷首图_调整大小.jpg

1974年摄于合肥

 

2、评论文章摘录

古元(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画面上洋溢着人民群众的新思想和美好愿望,充满新的时代气息。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那些以风光为题材的作品,也倾注着革命豪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强烈感染力。可以看出,作者是亲自投入到革命的激流中,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寻求创作的源泉,并在艺术形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们不是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而是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更不是忽视我们的国情,不考虑人民的审美习惯而盲目地照搬外国的艺术形式。他们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是很可贵的。

——《赞安徽版画

 

李桦(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新徽派版画的特点有二:一是发扬明末徽派精雕细缕的线刻,保持其婉约秀丽的风格,赋予时代精神,表现现代生活,更显得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是继承汉代画像石和漆画的特色,发展胡曰从发明的“饾版”套色法,创为豪放浑厚的风格。这两种艺术风格在表面上看来,虽似乎不尽相同,但都是植根于古代的徽派版画,所以广泛引起人们的兴趣,认为这是“推陈出新”的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不是使“葬中枯骨,换了新装”,躲在“象牙之塔”里孤芳自赏,而是使古代徽派的优点融合于新兴版画的革命传统之中。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广泛地反映江淮地区人民的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和大自然的风貌,充溢着人民的新思想,美愿望和真挚的感情。而且地方色彩特别深厚,使人们看了便知道是安徽版画。这便在我们版画百花园中开出一朵别具风格的鲜艳花朵。我们以能欣赏这样的新徽派版画而感到高兴。

——《祝新徽派版画的出现

 

吴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把古代徽派版画、“新徽派版画”和当代安徽版画三个时期放在一起考察,则会清楚看出徽派版画的外在特征是地域性和表现手法,这些都可以因时代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唯独凝聚这个文化带的枢纽依然是民族文化精神,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徽派版画的发展支点。

——《新徽派 新辉煌

 

广军(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58年,在《美术》杂志上看到他创作的《铁工厂》、《公社食堂》等几幅画,好像突然的遇见了“艺术”,因为在那个时期,多数作品是政治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脉的“革命浪漫主义”图式化的产物,而他做了几乎是唯一的艺术性最高的作品。造型极富个人色彩,在表达主题之外,很讲求艺术的形式美这一点,让我喜欢极了!却也清楚是“望尘莫及”的。像我这一辈的后学,总是因为缺少他的那种对艺术的感悟和丰富生活的积淀,也缺少他的那种执着的追求和坚持,甚至我们也没有他的那种深切的喜怒哀乐。

——《说不尽的赖少其先生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

“新徽派版画”,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艺术特征:第一个是用线的特征。在赖少其先生的版画作品里,可以体会到安徽古版画那种线条的意韵,体会到安徽砖雕那种用刀的方法,还可以体会到安徽铁画那种雄浑强悍的气度。……在处理线的时候,底层有在国画里被称作勾勒的辅色,这个辅色时断时续地在变化。因此“新徽派版画”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在色彩套印上的独特性。仔细观察赖老的版画作品,当然也包括师松龄等人的版画,他们这一批版画家在套色油印方面,在色彩运用上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套色油印版画、和北大荒同时期的套色或者是四川的套色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区别的关键是和安徽本地的古版画、砖雕和铁画的趣味联系在一起的。一般地说,版画要明快,色彩要概括,但徽派版画中表现黄山、淮河工地的名作,里面的色彩运用并不都是明快的,它有色彩微差的一种微妙变化,甚至有版画故意造成的那种错版的美感,产生斑驳、苍茫、浑厚的感觉。特别是在线和色之间的关系上显得洒脱、灵动、透气和大气,这种审美意蕴不是今人能够具备的,充分体现版画家们的眼界、学问、文化修养和造诣。

——《新徽派版画”的艺术特征及当下价值

 

于在海(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赖少其领导和团结安徽省各地版画家,组织调查研究和传统学习并亲自参与创作。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赖少其和郑震、张弘、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周芜、易振生等安徽版画家,重视、继承古代徽派版画和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的优良传统,坚持深入生活并积累素材,先后各自或合作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套色版画,这些反映历史题材、重要人物、工业农村、经济建设和自然景观的作品,体现了安徽版画艺术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提升和创新。……

——《时代印痕——新徽派版画艺术研究

 

奋斗·创新——赖少其的版画艺术学术研讨会(部分摘录)

广军(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看了他的画以后,有一个感觉,那么无拘无束,很多问题集中到最后,就是一个版画的本体语言。……看赖少其先生早期的作品,感觉很明显,他是从木刻本身解决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其他问题。他学的那些东西,已经拿掉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比如素描里的东西用不到的,他全部都用上了。……他可以画得准,但他不准,其实不是这样的。他是用刀子和木头在说话的时候,说成那个样子,那个样子是其他的这些画不出来了。

 

张远帆(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赖少其先生为美术奉献了一生,在版画方面大有建树,值得我们版画创作和研究者学习和借鉴。

 

赵宗藻(原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副院长,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赖少其同志是在鲁迅先生直接的关怀倡导下的新兴木刻运动之中,直接接受鲁迅先生的指导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杰出的老版画家,他在后来的创作中间,从事书法、绘画、诗歌等实践,涉猎内容非常广泛,但是木刻版画还是他从事艺术实践最初的开始,所以他最早在木刻上所取得的成绩就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充分肯定,这个也还是不多见的。

 

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社长)

作为新徽派代表性版画家之一的赖少其,他在版画中,把国画的构图、线条以及中国传统色彩观念都带到版画的创作当中来,体现了大国和民族的气派,为新中国版画史留下了一批现实主义版画的杰作。另外,他还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创作的组织者。他为安徽美术界提携和培养了一大批版画人才,……他的创作方法、理念对安徽的版画影响也非常大。

 

齐凤阁(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版画》杂志主编)

……在新兴版画史上,他是一个先驱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代版画家,当时他与李桦组织的广州现代版画会,是继沪杭版画走向低迷以后在中国最大的一个社团,影响非常大,鲁迅先生当时把中国版画的希望就寄托在那里。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出版上,他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说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兴版画的先驱者之一。

 

黄启明(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赖少其的艺术历程是跟中国20世纪的革命、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每个阶段作品的特点和风格都非常突出,与时代是有密切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关注当时的社会,也很开放,吸收了很多的东西。20世纪50年代再看他版画的时候,色彩、造型和意境又比别人早一点。20世纪80-90年代,我觉得他的作品有两个变革,第一,革命意识和时代的转变,应该说是艺术语言的本体的探索到了一个顶峰,就是语言本体的探索和突破。就是说到了晚年的作品,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所以说他不仅仅是因为从西方需要木刻,我觉得是有一个精神在里面,是中华的一种根的精神。我感觉到他的作品里面有几点,一是有骨气,二是有正气,三是有文气。第二,我们要向赖少其学习他的学习方法与实践。……

 

3、作品选登

鲁迅先生(原名《静物》)

图片1_调整大小.png

黑白木刻 纸本 12.5cm×16.5cm 1934年

图注:选自《诗与版画》,1934年出版,为手印版画。

收藏:上海鲁迅纪念馆

 

青春

图片12_调整大小.png

黑白木刻 纸本 12cm×10cm 1936年

收藏:上海鲁迅纪念馆

 

▼抗战门神

图片2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35cm×25cm 1939年

释文:WOOD-CUT,BY S.G.LAI。赖少其作,鹰隼藏版。抗战门神(彩色木刻)。中国木刻艺术,自抗战军兴后,已进入一簇新阶段,利用旧有形式,灌输抗战内容,此种通俗艺术,极合民众心理,赖少其君近刻抗战门神,乃此中杰作。

收藏:广州艺术博物院赖少其艺术馆

 

▼初夏

图片3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27cm×19cm 1958年

图注:作品背后题:1958年作于上海郊区,先印深色,再印浅色,后印墨绿。此画后来成为“新徽派”木刻之最初尝试。

释文:初夏。赖少其。(标签)

钤印:少其(朱文)、赖少其(白文、标签)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自由地高飞

图片4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26cm×18cm 20世纪50年代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乡村壁画

图片5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26cm×38cm 20世纪50年代

释文:乡村壁画。赖少其。(标签)

钤印:少其(朱文)、赖少其(白文、标签)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黄山后海(合作)

图片6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152cm×90cm 1960年

释文:黄山后海。黄山后海。赖少其、张弘、师松龄作。(标签)

钤印:赖少其(白文、标签)、青山着意化为桥(朱文)、赖少其、张弘、师松龄合作(朱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海港灯光

图片7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44cm×62cm 1974年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淮海煤城(合作)

图片8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70cm×164cm 1974年

释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974年10月作。淮海煤城。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作。(标签)

钤印: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白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陈毅吟诗(合作)

图片9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129cm×92cm 1976年

释文:陈毅吟诗。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标签)

钤印: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朱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丰收赞歌(合作)

图片10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109cm×90cm 1979年

释文:丰收赞歌。(标签)

钤印: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朱文),笔刀斋(白文、标签)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百万雄师过大江(合作)

图片11_调整大小.png

套色木刻 纸本 164cm×91cm 1979年

释文:百万雄师过大江。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标签)

钤印:笔刀斋(白文、标签)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附录:写生(部分作品)(未注明收藏属地的写生作品均为家属收藏)

▼上海的早晨

图片13_调整大小.png

纸本水彩 尺寸不详 1957年 收藏地不详

 

▼花卉

图片14_调整大小.png

布面油画 35.5cm×43cm 20世纪50年代

 

▼风景

图片15_调整大小.png

纸板油画 25.5cm×35.5cm 20世纪50年代

 

▼在上海的保加利亚奶奶

图片16_调整大小.png

纸本 31cm×40cm 1959年

 

▼山村厂房

图片17_调整大小.png

纸本水粉 18cm×39cm 20世纪50年代

 

▼安庆江滨

图片18_调整大小.png

纸本 28cm×38cm 20世纪60年代

 

▼沸腾的海(访苏联、保加利亚写生)

图片19_调整大小.png

纸本色粉 37cm×29cm 1962年

 

▼奈列塔瓦河(访南斯拉夫写生)

图片20_调整大小.png

纸本 31cm×40cm 1979年

收藏:广州艺术博物院

 

(四)《书法卷》

《书法卷》收录赖少其书法作品282件(套)。作品创作时间从1970年至2000年,包括赖少其不同时期创作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卷首编入评论文章4篇,深入评述了赖少其书法作品的艺术特色。

1、封面及卷首照片

6.1书法卷_调整大小.jpg534534_调整大小.png

1990年代初于在海摄于广州水荫路

 

2、评论文章摘录

梅墨生(书画家、诗人、学者,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赖先生书法面貌独具、风格高奇,其来路主要在碑派——汉碑和魏碑、唐碑,但他也兼学王羲之,因而在邓石如、伊秉绶、金农、郑板桥的体势上又揉进了轻灵变化。

拙朴是赖书的主要风格,晚年的独立书法创作与画上题跋皆然,在方劲沉实的用笔与奇崛开合的结构中兼有了灵动飘逸之意味。应该说,朴拙与灵动是一对矛盾,将两者融汇在一体不容易。但是,晚年的赖先生做到了,以高超的艺术心手写出了巧拙相生、灵重并现的书迹!不同于伊秉绶、金农的自家“老赖体”。

有什么样的艺术观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艺术。与移版画入中国画一样,“老赖”也善于消化传统,以金石笔意移入书法,因而其书法初则独门(金农)深入,继而左右逢源(伊秉绶、郑板桥),终于自立一格。

——“老赖”老笔老金石——赖少其书法之浅识》

 

邱振中(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赖少其尽管保留着清晰的金农和潘天寿的影响,但书法创作中仍然多有新意,其主要贡献有如下三点:其一,新的章法的探索,如横幅;其二,新题材的采用,它带来新的书写心理、书写状态;其三,个性的坚持,晚年在完全放松的部分作品中,人与书写合为一体。当代并不多见。

赖少其感觉、性格、艺术见解中有朴实的一面,但也有另一面。例如他不守规矩的例子—诗歌经常不遵守平仄;书法章法不守常规,总喜欢加进一点异样的东西;字结构拒绝规范化—实际上他所凭借的书体、风格都是容易导致规整的要素,但他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都尽力抵制着这一切。他感觉深处始终有一个不安分的人格,与他外貌的平和、恬静是那样的不一致。回头来看他早年的作品,绘画中这种东西是被掩藏起来的,但是在书法中却栩栩如生,并暗示着他晚年绘画无法预料却又是必然的演变。

——《赖少其作品集·书法卷》

 

刘墨(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赖少其书法虽然仍以金农的漆书为基调,但结构上因化入伊秉绶的某些元素而更具美术的造型感。……

一般而言,行草书流走自然,人们除二王之外,通常取法米芾、董其昌或王铎、傅山一路,因而可以纵情奔放。但赖少其却是在既有的漆书基础之上稍事连带,宁拙毋巧,宁沉稳毋飘滑,点线婉转之间,显露出审美追求上的天真和淳厚,尽力体现着拙朴之美。

要言之,如果赖少其不是以其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修养加上奋斗的经历和高尚的人品,从版画、雕刻起步,跨越到更广泛的金石书画艺术之中,要想在书法上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碑学”背景下的赖少其书法艺术》

 

吴雪(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赖少其的书法看似像某人,但又不完全像。看似学某家,但又不局限于一家。

这是他书法的高明之处。这说明,他对传统法帖是认识非常到位的。

……赖少其书画兼修,他以书入画,从而使其中国画更加笔墨淋漓,气韵生动。再说以画入书,赖少其开始是学西画的,对构图、造型的把握是十分到位的,与他的素描和版画的功底有密切联系。我现场看过赖少其作书,他善于布局,大小、长短、欹正在他笔下运用自如。他将绘画中的笔毫卧行之法,运用到书法中,从而产生飞白的意韵,书法造型更有奇趣,这应当是他以画入书的突出体现,较好的拓展了书法创作的空间。

——《魏晋风度,金石气概——赖少其书法艺术源流初探》

 

3、作品选登

▼韧庐

图片21_调整大小.png

纸本 36cm×67cm 1970 年

释文:韧庐。赖少其书。

钤印: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人贵有自知之明

图片22_调整大小.png

纸本 34cm×68.5cm 1976年

释文: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海、晓峰自箴。一九七六年夏,赖少其。

钤印:合以古籀(白文)、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家属

 

▼落花曲

图片23_调整大小.png

纸本 27cm×53cm 1980年

释文:落花曲。吊黄梅戏著名演员严凤英同志,被“四人帮”迫害而死。十年落花无数,何来锦囊,亦无埋花处。花在泪中难为土,举起招魂幡,犹有伤心处。春满江淮花起舞,燕子已归来,君在九天碧落处。庚申六月书于紫云楼,赖少其。

钤印:合以古籀(白文)、赖少其(白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南阳西蜀联

图片25_调整大小.png图片24_调整大小.png

纸本 105cm×22cm 1980 年

释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庚申晚凉于庐州,六十五翁赖少其书。

钤印:书意(朱文)、赖少其(白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素心悠然联

图片26_调整大小.png图片27_调整大小.png

纸本 104cm×17cm×2 1980 年

释文:素心识如此,悠然闻鸟鸣。赖少其。

钤印:龙吟(朱文)、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邓石如研究

图片28_调整大小.png

纸本 41cm×136cm 1982 年

释文:略

钤印:无

收藏:家属

 

▼生命不息

图片29_调整大小.png

纸本 41cm×152cm 2000 年

释文:生命不息。八十五,赖少其。

钤印:木石斋(朱文)、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寿而康

图片30_调整大小.png

纸本 29.5cm×84cm 2000 年

释文:寿而康。赖少其。

钤印:一片丹心(白文)、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家属

注:赖少其绝笔

 

(五)《篆刻卷》

《篆刻卷(附录:刻件)》收录赖少其自治印48方,常用印120方,收藏印19方,刻件29件(套),共计216件(套)。其中,自治印创作时间从1941年至20世纪70年代,呈现了赖少其独特的篆刻艺术特色;常用印和收藏印中,不乏明清及现当代篆刻大家作品,如文彭、黄牧甫、何震、齐白石、方介堪、傅抱石、陈巨来等,反映了赖少其丰富的篆刻收藏体系。卷首收录评论文章3篇。

1、封面及卷首照片

7.1篆刻卷_调整大小.jpg图片31_调整大小.png

1970年代摄于安徽合肥

 

2、评论文章摘录

周新月(西泠印社社员、篆刻理论家)

赖少其是木刻家。“篆刻”与“木刻”都是通过雕刻来实现的,有相近之处,有相通之理。赖老早年在木刻上的印记,如前所述,与他在木刻上所刻的款字字体和风格是一致的,足以证明这些印记都是他自己所刻的,据其刀迹,很可能也是刻在木印(也许是比较简陋的木块)上的。

笔者对赖少其篆刻最深刻的印象,一是不俗,二是不失生动。笔者所谓的“如何如何精彩”中的“精彩”,指的是所谓“专业”亦即技术的精彩,不俗和生动都是很难实现的境界,是另一种精彩。赖老的篆刻之所以能够不俗,是因为他有“把画、书法、金石都能表现得像铁打的”的企图。而之所以能够不失生动,却正因为他不是“一位专门的篆刻家”,并没有太多地专心致志于此,性情所至,信手而为,不刻意求工,不易为形迹所拘,故能不失生动,有时也会刻出一些出神入化的作品。如赖老自刻的“老赖私印”,颇得汉白文印雄浑一路的意韵,神完气足,线条的粗细变化极其强烈,奇险中却不失雍容的气度,这样突破常规的作为,或许是“专门的篆刻家”不敢尝试的。

——《赖少其篆刻三题》

 

王少石(书法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章法和刀法只是艺术技巧,能使技巧发挥到最佳的状态,其支撑之力靠的是至关重要的“印外功夫”。在这一方面,赖少其先生的天赋、阅历、修养、学识、人品,我无须赘言了。如何认识赖少其?一个老革命、领导干部,这还是次要的;而一个文人、艺术家,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正因为如此,他善于学古而不泥古,远自泰玺汉印,下涉皖、浙诸派,近及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他治印时都有所借鉴,并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家浑朴纯真、厚重苍老之格调。他的不少佳作,观赏起来使人觉得,掷地有声,神完气足,味如陈绍,实乃返朴归真者也。

——《浑朴纯真的篆刻艺术——纪念赖少其先生诞辰九十二周年》

 

于在海(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赖少其篆刻的画面,虚实开合、苍润拙朴,体现灵悟的才气和勤勉的功力,必然达到极高的境界。他以格言、诗文、警句、人名为主,构图、篆法则根据内容而设计,吸收中西结构平衡、黄金分割等画法因素,结合传统的技法。无论一面印还是多面印,方寸中巧妙布陈,构思既定即走刀如笔,不加修饰,朱、白文线条奔放生动,配以健康、幽默、启示的篆文,作品自然成趣。所刻印章雄健清新,而又不失古朴浑厚,印风独具秦汉韵味和艺术魅力。

——《继承刻艺精髓,创新苍劲印风——赖少其的篆刻艺术》

 

3、作品选登

1)赖少其自治印

▼《无逸室印存》

图片32_调整大小.png图片33_调整大小.png图片34_调整大小.png

20世纪70年代 33cm×21cm 纸本

赖少其家属藏

 

▼壬〔任〕之〔朱文〕

QQ截图20200527232410_调整大小.pngQQ截图20200527232435_调整大小.png

1941年 1.3cm×1.3cm×3.9cm 青田石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边款释文:当我站在北国城头上展手向着黄沙的时候,我才感到祖国是多么辽阔,心是寂寞的,不要忘记那雪野独步的人,虽是寂寞的却多伟大,把信心托与潮汐罢!从海浪中去认识自己,自己与飞航。少其语。

 

▼六面印 孺子牛〔朱文〕 打落水狗〔朱文〕 武昌鱼〔白文〕 饮茶粤海〔朱文〕 韶山〔白文随形〕 中流击水〔朱文〕

QQ截图20200527232453_调整大小.pngQQ截图20200527232509_调整大小.png

无款 1970年 2.9cm×2.9cm×2.5cm 青田石

 

▼老赖〔白文〕

QQ截图20200527232526_调整大小.png

无款 年代不详 3.1cm×3.1cm×5.2cm 有机玻璃

 

2)赖少其常用印

▼兴之所至〔白文〕

QQ截图20200527232549_调整大小.pngQQ截图20200527232604_调整大小.png

年代不详 2.5cm×2.5cm×4.5cm 齐白石 兽纽寿山石

边款释文:白石。麟庐赠余此印,过合肥转贻老赖,老赖想能赏其妙也。甲辰

年五月唐云记。

 

▼潮汕赖氏〔朱文〕

QQ截图20200527232623_调整大小.png

陈巨来 年代不详 2.5cm×2.5cm×5.1cm 象牙

边款释文:巨来

 

▼一木一石之斋〔朱文〕

QQ截图20200527232654_调整大小.png

钱君匋 1977年 5.5cm×2.7cm×3.5cm 青田石

边款释文:少其同志正之,丁巳,君匋作。

 

3)赖少其收藏印

▼鸟衔〔朱文〕

QQ截图20200527232719_调整大小.png

文彭(款) 明代 2.2cm×2.2cm×2.4cm 龟纽青田石

边款释文:仿古人刀法。三桥。

 

▼一片野云心〔白文〕

QQ截图20200527232731_调整大小.pngQQ截图20200527232836_调整大小.png

何震 约明万历 3.8cm×3.8cm×3.6cm 老青田石

边款释文:顶款:东坡句“一片野云心”。

1.雪渔者人作。

2.此印见于李方膺所画梅花通景屏中。癸卯重九日醉石审定记。介堪同观 。

3.壬寅二月十又三日观于赖氏尺绢巢,潞渊记。同年立夏,负翁曾观。

4.气韵浑穆刀法流畅的是雪翁精心杰构。壬寅四月,个簃。

 

4)刻件

▼木匾

图片35_调整大小.png

赖少其书 1984年 29.8cm×77cm 木

黄山客,甲子三月,赖少其书,李春山刻。

赖少其〔阴刻〕、李春山〔阳刻〕、不拘一格〔阳刻〕

 

 

第七期·五月专辑·下预告:下篇主要介绍全集《晚年作品卷》《文献卷》《年谱卷》《私人收藏卷》作品及文献。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