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公共教育——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活动(第七期·五月专辑·下)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30日
手机扫码分享
本期分上、中、下三篇,主要内容是:《赖少其全集》(9类11卷本)出版及荣获“金牛杯”金奖概况、《赖少其全集》卷本作品及文献等。上篇介绍了《赖少其全集》出版及荣获金奖、《山水卷》《花鸟卷》作品及文献。中篇介绍全集《版画卷》《书法卷》《篆刻卷》作品及文献。此下篇介绍全集《晚年作品卷》《文献卷》《年谱卷》《私人收藏卷》作品及文献。

 

一、《赖少其全集》出版及荣获“金牛杯”金奖概况

二、《赖少其全集》卷本作品及文献史料

(一)《山水卷·一、二、三》

(二)《花鸟卷》

以上内容详情请点击链接:

线上展厅·公共教育 ——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活动(第七期·五月专辑·上)

 

(三)《版画卷(附录:写生)》

(四)《书法卷》

(五)《篆刻卷(附录:刻件)》

以上内容详情请点击链接:

线上展厅·公共教育——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活动(第七期·五月专辑·中)

 

(六)《晚年作品卷》

《晚年作品卷》收录赖少其晚年作品184件。赖少其晚年作品创作时间从1995年至2000年,包括山水、花鸟等题材。卷首编入评论文章4篇,着重评价赖少其晚年的艺术追求以及八十后绘画的作品特色、杰出成就和现实意义。

1、封面及卷首照片

1_调整大小.jpg2_调整大小.png

1990年代后期赖晓峰摄于广州水荫路

 

2、评论文章摘录

梅墨生(书画家、诗人、学者,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我以为,赖少其从精神本质上所理解的传统、所理解的笔墨、所理解的写意性,实在是比仅在形貌上袭取传统者高明得多。他所创构的新山水精神、新花卉语言,又确实比那些动辄言创新的革命者高明得不知多少。这正是赖少其八十以后作品给予我们的启示。

若从收藏和鉴赏的立场去看,赖少其的作品必将逐渐成为热点,因为他的绘画找到了古今土洋的一个交汇点,并在此确立了自我风格。

——《生命的最后绽放——从赖少其八十以后作品说开去》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会长)

少其先生山水画开创出现代意义的笔墨境界,坚守崇高的美学体验,推崇笔墨风骨价值观,在境界中立定理想与真善之美,形成了境观深邃,超脱澹远,追寻群体,山宽壮厚,大刚至柔,宏伟清旷的山水审美风范,创造了君为山歌,澄怀味象,自然深远的人生境界。   以传统笔墨所内涵的人文品格为依托,以时代人文精神为立足,二者相遇,在少其先生心性之中,若江河汇海,复归寂静,产生了向内灵魂深处的力量。

——《铸山为铁,独立不改——读赖少其先生山水画有感》

 

李伟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丙寅变法”,被视为赖先生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如果说,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干笔渴墨的传统审美特质中,纳入现代版画艺术的平面分割意识和浅绛设色纯净透明的单纯性,体现了赖先生以枯淡求苍润,以平实求渊深的实践取向的话,那么,进入90年代,赖先生则在这一基础上,将如虫蚀木的传统线条笔法与源自印象主义的灿烂的色彩经验融为一体,从而,在赋予“古意”以新的内涵的同时,以鲜明的“差异性”,给现代中国画艺术中的文化折衷主义开拓了更广阔的新的前景。

赖少其先生是一位具有清醒的文化前卫意识的艺术家。他既非以皈依西方的形式来反传统,也不是选择回归传统的方式来反西化。他所选择的不断变化的图式表明,在他的价值理念中,没有终极规范,当然也就没有必要援引相对主义的圆腔滑调来为自己辩护。由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憧憬到深入于传统书画艺术的堂奥——由西返中进而兼济中西,在被某些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者看来几乎完全无法通融的古、今、中、西歧异之处,获得智慧烛照的立足点,直至在衰病之年,在名利无关的情境中,由于一种独立、非凡的艺术意志的导引而真正进入了大自由的境界。这是先生的超凡之处,也是他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家的本真之处。”在这里,我想接着再谈对赖少其晚年绘画的一点认识。

——《挑战极限——赖少其的晚年画艺》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如何在西方美术大势入侵以及传统艺术日渐势微的局面下,不一切拿来,不抱残守缺,不自惭形秽,而是以一种兼收并蓄的姿态,一种温和渐进的方式,找到中国现代艺术自身发展的路途,这便是赖少其“丙寅变法”的战略思量。

……这位头脑清醒、意识前卫的艺术家,既没有以皈依西方的形式来反对传统,也并非以固守传统的形式来反对西方。他所谓的“中国人所作之画”,乃是在深入传统书画艺术堂奥后的兼济中西,是熟稔于西方现代绘画下的由西返中。

——《有胆略的衰年之变》

 

3、作品选登

▼绿荫

3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42cm×42cm 1996年

释文:绿荫。赖少其。

钤印:赖少其八十一岁后所作(朱文)、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向日葵

4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41cm×42cm 1996年

释文:赖少其。

钤印:木石斋(朱文)、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家属

 

山水

5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41.5cm×42cm 1997年

释文:八十二翁赖少其。

钤印:赖少其八十后所作(朱文)、赖少其(白文)

收藏:家属

 

▼松涛图

6 (2)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38cm×41cm 1996年

释文:松涛图。赖少其作。

钤印:木石斋(朱文)、赖少其八十后所作(朱文)、赖少其印(白文)、古拙(朱文)

收藏: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山水

7 (2)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48.3cm×59.7cm 2000年

释文:八十五赖少其。

钤印:木石斋(朱文)、赖少其八十后所作(朱文)、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广州艺术博物院

 

▼花卉

8 (2)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58cm×48.2cm 1999年

释文:赖少其。

钤印:八十四岁后作(朱文)、木石斋(朱文)、赖少其(白文)

收藏:广州艺术博物院

 

(七)《文献卷》

《文献卷》收录文章393篇,约24.5万字。此卷收录的赖少其文献写作时间从1934年至1992年,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赖少其各时期的革命事业、文化工作和艺术活动,以及他的美学思想、艺术观点、创作感悟、艺术实践及书画研究,同时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品行修养和学识造诣。卷首编入5篇评论文章,各自对赖少其曲折人生、奋斗精神、创作经历及作品特色进行探讨和评价。

1、封面及卷首照片

9_调整大小.jpg10 (2)_调整大小.png

1988年于在海摄于广州市华侨新村和平路

 

2、评论文章摘录

邵宇(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在长期的金戈铁马,炮火硝烟的战争生活中,炼就了他一付战士铮铮铁骨:因而他的画作,充满了激荡的豪情,对祖国的土地山川,对生息勤奋,劳作其间的人民,是如此挚诚的热爱着,从他笔下的松涛,云雨,瀑泻中,听到了作者热烈呼跳的心声。……

尽管如此,他对艺术创作的技术,仍在执意探求;他以七十岁的高龄,依旧豪情满怀的背着画囊,驾缭绕白雾,跨万丈深谷,继续与黄山为伍,而攀天梯如故。

——《赖少其书画展览前言》

 

赵朴初(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唐代张彦远说:“自古善画者,必善书。”证之少其先生也然。

……只要符合自己审美意趣的“拙”和“朴”,都兼收并蓄,吸取消化,集百家之长,化为自己面貌。进入古稀之年,他的书法艺术已入化境。常作大字,用笔方中有圆,或外圆内方,或外方内圆,寓巧于拙,使刚劲与柔润、朴厚与遒丽融为一体,形成了高古奇逸、拙朴淳厚、天真绝俗的独特书风,使人感到韵味隽永,有如佳酿,愈久愈醇,熏人欲醉。

——《赖少其书画集——序》

 

谢稚柳(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

    从生活到创作,赖少其以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版画,同样又以大量的精力,付诸绘画,从他的着色花卉到水墨的、墨和色彩的纷华,笔与意的精妙,流露的是一片赋予花的本色,又使花美丽地升到艺术的幻境,是真实的艺术升华;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一艺术表现、艺术思想,是从传统绘画健康的笔情墨意中来,而或多或少,有意无意之间,自然地、蕴藉地散发出西洋绘画艺术的情采,这样的结合于浑然一体之中,显示了新奇的高度艺术性。

生活、借鉴、创作,这三者关系,从赖少其的艺术创作中,将得到典范的显示。

——《赖少其的书画艺术》

 

李桦(原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赖少其从木刻到中国画,从山水画及书法、诗词和篆刻,并没有脱离原来的艺术道路,所以这不是“改行”,而是一脉相承的多方面的发展。然而,他究竟深受了木刻和金石艺术的涵养,在山水画上,不论线条、皴杂、赋色、用墨,莫不表现出版画的艺术。他要创造的意境,是古朴奇越、以拙为妍;雍容敦厚、取险制胜;也就是所谓为金石般“掷地有声”的。他山水画的笔墨虽然是从传统艺术中脱胎出来,却洗尽了士大夫气,仍常有鲁迅精神、左翼木刻的传统,注入了革命豪情,具有憾天动地的气魄,这就是植根于时代和人民的现实主义及美的精华,而决不是复古的产物。

——《我师造化、造化为我》

 

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

画中山水,是画家本人人格的象征,是画家本人心目中的审美理想在山水画里的集中表现。如果说美学上的崇高与秀丽,壮美与优美作为相对立的风格而存在,那么我以为赖少其的风格应归属崇高、壮美一类。如果说山水画的“实境”与“虚境”作为两种对立的因素存在,赖少其无疑更注意于描绘实境。他爱用浓重的焦墨刻画被称为“黟山”(黄山石质黑,唐以前称黟山)的重峦叠嶂、奇峰怪石,有时辅以湿墨衬托出苍润青翠。他惯以立幅略带方正的画面便于显示高远与博大。皴法有时圆转,更多方折,在再现山石纹理结构的同时,流露画家本人的审美意识。作品中的理、法、趣是融为一体的。

——《铁打江山画图里 一点一划汗满巾》

 

3、文献选登

▼(1)鲁迅致赖少其信之二 1935年6月29日

11_调整大小.jpg12_调整大小.jpg13_调整大小.jpg

注:释文见“线上展厅”(第一期·上)“文献史料

请点击链接:闭馆防疫·线上展厅——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第一期·上)

 

▼(2)赖少其致鲁迅信 1936年9月10日

14_调整大小.jpg15_调整大小.jpg16_调整大小.jpg17_调整大小.jpg

注:释文见“线上展厅”(第三期)“文献史料”

请点击链接:线上展厅·公共教育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第三期)

 

▼(3)赖少其文章《从民族精神说到明清木刻》 1935年

18 (2)_调整大小.png19 (2)_调整大小.png

注:释文见“线上展厅”(第一期·上)“文献史料”

请点击链接:闭馆防疫·线上展厅——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第一期·上)


▼(4)《文代归来

44_调整大小.png46_调整大小.png45_调整大小.png47_调整大小.png

编者按:

赖少其著《文代归来》(报告文学)为《江南文艺丛书》第一集,由江南文艺编委会主编,正风出版社一九五〇年四月出版,是赖少其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〇年写作的十一篇文章的汇编著作,记录了赖少其一九四九年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前后的相关事件,着重反映了赖少其的文艺思想,以及他贯彻国家文艺方针、开展文艺工作的实践及心得体会。

此次依据《文代归来》内各篇文章的著作时间顺序,汇编于《赖少其全集·文献卷》。

 

▼(5)《为了把艺术介绍给人民

48_调整大小.png50_调整大小.png49_调整大小.png51_调整大小.png

编者按:

赖少其编著《为了把艺术介绍给人民》文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出版。此书收集了赖少其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六年撰写及发表的十六篇文章,主要阐述赖少其的文艺观点,以及他对中外名家、艺术、展览的美术评论。同时在他的文章中,从生活到艺术、从形式到内容、从艺术家到人民大众、从社会到各阶层等,均体现赖少其提倡的重要创作理念:“文化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以及他坚持传统继承,同时吸收西方优秀文化。

按此书的各篇文章撰写时间顺序,重新编入《赖少其全集·文献卷》。

 

▼(6)《套版简帖

52_调整大小.png53_调整大小.png54_调整大小.png55_调整大小.png56_调整大小.png57_调整大小.png58_调整大小.png59_调整大小.png60_调整大小.png61_调整大小.png62_调整大小.png63_调整大小.png

编者按:

赖少其编著《套版简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六四年二月出版,汇集了赖少其收藏的明末清初徽州艺人创作镌刻的套色木刻简帖四十一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遗产精华的重要史料,体现了赖少其发掘和弘扬古代徽派版画艺术的重要贡献。

赖少其在《引子》中指出:“此种套版简帖,原为契约,随着劳动人民翻身与解放,作为镣铐之契约,应尽毁灭。然此种套色木刻随契约之毁灭而不传,实属可惜。故拾集成册,以供爱好者参考与研究,谅亦有益。”

 

▼(7)赖少其文章《画坛忆旧——上海中国画院筹备情况》 1985年

9_调整大小.png

注:释文请点击链接:画坛忆旧——上海中国画院筹备情况

 

▼(8)赖少其文章《我学习书法的经历 1985年

64_调整大小.png

注:释文将在“线上展厅”第八期至第十期“文献史料”栏目发出,请持续关注。

 

▼(9)《赖少其自书诗

71_调整大小.png72_调整大小.png73_调整大小.png74_调整大小.png75_调整大小.png

编者按:

赖少其编著,岭南美术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的《赖少其自书诗》,汇编了赖少其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五十五首,呈现了赖少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艺术,展示了他在继承古诗词和民歌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思想解放,不囿形式,大胆创新,自创一格的诗词艺术造诣,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10)《赖少其自书诗续集

76_调整大小.png77_调整大小.png78_调整大小.png79_调整大小.png80_调整大小.png81_调整大小.png

编者按:

赖少其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香港联华出版印刷有限公司一九八八年出版的《赖少其自书诗续集》,汇编了赖少其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六十首,从内容上看,有借景抒怀,有咏古追贤,也有慨叹世事,内容丰富多样,简明朴素、直抒胸臆,从侧面反映了赖少其的丰富经历和多彩人生。

 

▼(11)赖少其文章《丙寅变法 1986年

82_调整大小.png83_调整大小.png

注:释文将在“线上展厅”第八期至第十期“文献史料”栏目发出,请持续关注。

 

▼赖少其文章《上海美术馆创建过程的回忆 1989年

注:释文请点击链接:上海美术馆创建过程的回忆

 

▼(12)《中国画精英

84_调整大小.png85_调整大小.png86_调整大小.png87_调整大小.png

编者按:

赖少其一九八九年编著,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精英》录像片,展示了我国从东晋至清末一千五百余年来历代著名画家的精品力作,概括地介绍了各个时期中国画艺术代表人物的简况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各时期中国画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对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普及美术教育,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录像片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一九九〇年举行的首届优秀录像片评选中,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颁发的“优秀风光、文献片奖”。

 

 

(八)《年谱卷》

《年谱卷(附录:纪事)》共计18.8万字,其中年谱长编约15万字,收录赖少其各时期重要图片1000余张,附录2000年赖少其去世后纪事约3.8万字。

此卷内容从1915年至2000年,内容包括:赖少其求学、工作经历,从事和参与的政治、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的事迹,直接影响赖少其生平至为重要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事件,以及赖少其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发表、出版、展览、获奖、捐赠和收藏等情况,谱主的师承交往事迹及他人对谱主的评论、著述等;附录部分从2001年至2019年,包含赖少其逝世后的纪念活动、图册出版、重要事件和主要工作等。卷首4篇评论文章高度评价了赖少其多个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1、封面及卷首照片

90_调整大小.jpg91_调整大小.png

1992年何健民、于在海摄于广州水荫路

 

2、评论文章摘录

周新月(西泠印社社员、篆刻理论家)

赖少其所谓“中国人所作之画”,不妨可以理解为“中国的画”,这也是“不似中画,也非西画”的意义所在。笔者以为,赖老的“中国的画”对于当今的中国画坛是有着启迪意义的,我们不妨可以理解为“新中国画”。

赖少其八十岁以后的作品,被称之为“衰年变法”阶段。也可以将“丙寅变法” “衰年变法”分为两个阶段,但笔者认为,赖老的“衰年变法”可以看作是“丙寅变法”的延续。比较而言,“丙寅变法”是有意识、主观的变法,而“衰年变法”应该是一种无意识的、客观的风格转变。一九九五年开始,赖老出现小脑萎缩现象,尤其是在一九九八年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难以开口说话,然而他的思维仍然清晰,仍然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着书画创作。赖少其“衰年变法”时期的作品,简约的勾勒,颤抖的笔墨,绚丽的色彩,都是他潜在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艺术追求脱略形似的自然流露,令人震撼。

——《阅读赖少其——<赖少其年谱>编辑札记》

 

罗一平(原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赖少其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极为罕见的、具有全面修养的艺术家,他在诗文、版画、书法、篆刻任一方面的成就都可以载入当代艺术史册。他更以其铮铮铁骨的人格,以“入”“出”传统的文化媒略,以“丙寅变法”“师我心、写我法”的艺术探索和生命最后几年“虚与气合”超然于一切的生命境界,不仅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书写了自己浓重的篇章,更在如何陶铸自身,如何“入”于传统以古人为师,如何“出”于传统以自然为师,如何在获得成功后又能果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化茧为蝶,终至超然于一切,进入艺术大自由的境界等艺术精神、艺术思想、艺术实践诸多方面,对21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贡献。

——《大道之道——赖少其绘画艺术总论》

 

鲍加(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现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赖少其崇尚革新,在深入自然、会心自然的写生过程中,善于发现古人未达之境,大胆探求新的形式和技法。……他运用焦墨渴笔一法,体会到“效程邃、戴本孝,但程、戴清丽而不雄伟,故结构之法效唐寅、龚半千。”他熟悉两画之法,作品中墨色交融,设色沉毅瑰丽,布局新颖奇特;他又擅版画、书法,闲此放笔纵横、笔力刚劲凌厉,如同刀刻斧斫;他还是诗人,善将豪情、诗情和神韵融注入书画作品中,不少题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赖老正是以这种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学识,铸就那些个性强烈、才华横溢、风神隽永的艺术作品,赖老近期作品更臻成熟,已达到移形——出神——入化的境界,有童稚之清纯,彤式意味很强,简约、抽象、冷而隽、韵而奇、格律高逸,返璞归真,更显示出一位创造力极强的大师风貌。

——《返璞归真 大师风范》

 

沈柔坚(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赖少其是一位富有艺术气质的艺术创造者,他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除版画、传统画、篆刻外又工诗善文,文学和绘画融会贯通。使他的艺术特具深邃的生命力。他在漫长曲折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今正属八旬高龄,艺术上仍青春焕发,他有着一股坚强的意志力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仍在艺术园地上刻苦耕耘,奋勇地变化更新,不断作着艺术上的自我超越。

——《丹青不知老将至——赖少其从艺六十年》

 

3、《年谱卷》(简编)详见“线上展厅”每期内容的上篇第一部分。

 

(九)《私人收藏卷》

《私人收藏卷》收录私人收藏赖少其山水、花鸟及书法作品约100件。此卷补充和丰富了《赖少其全集》的相关内容,卷首5篇评论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赖少其书画艺术的特色和成就,以及赖少其作品的收藏概况。

1、封面及卷首照片

92_调整大小.jpg93_调整大小.png

1980年代摄于安徽黄山

 

2、评论文章摘录

肖峰(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

……第一,学习少其同志为民族生存求自由解放,为民族振兴,为祖国繁荣而奋斗的献身精神。第二,学习他为事业为艺术的创造精神与敬业精神。第三,学习少其同志对艺术对事业挚着的敬业精神,他开创“新黄山画派”继承“新安派”重笔墨,重意境,重神韵的画风。第四,学习他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科学观点。

最后引用戏吟一首(赖翁赞):鲁迅高足希夷兵,宾虹风眠为知音。上饶囚笼亮高节,立功运动传芳名。木石精神铸心灵,铁军军魂融丹青。文坛艺苑一闯将,徽派艺术领头兵。一片丹心献丹青,魂系梦绕求创新。黄山归来不看山,丙寅变法艺更新。黄山意,岑南情,归根一颗中国心。当今艺坛谁最俏,众推少其第一名。

——《一代大家赖少其》

 

洪楚平(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原广东画院党组书记)

……赖少其的书法,既渊源有自,又善于发展变化:有方笔如削的金冬心漆书,有力劲灵动的隶书,有流走自然的行书,大家可以领略他的书法艺术三境界:“苍”、“雄”、“秀”。

……赖少其的书法令人充分感受到力度、力量,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人格的力量、精神的鼓舞。

——《笔墨顽如铁——谈谈赖少其的书法艺术》

 

继潮(原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整体的赖少其艺术,既不同于传统派黄宾虹、陆俨少的路径,又不同于西化派吴冠中的路径。……赖少其一方面尊重传统、学习传统,一方面又践行西方写实绘画的写生方法,而后进入中国画创作。他如饥似渴地研究学习“新安画派”,同时,以最大的热情与毅力走入黄山,师法造化。传统和造化两个面向基础的厚重积累,为赖少其艺术的提升准备了充分的先决条件。

赖少其“丙寅变法”后的艺术,又不同于写生派李可染的路径。……而赖少其“丙寅变法”后,从写生之实,转向写意之虚,其实质是决然地向中国意象表现的路径回归,终于升入传统殿堂,获笔墨意象表现的自由。

——《生命艺术的灿烂迸发——赖少其花鸟画和困顿与自由的人生状态》

 

王永敬(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赖少其不仅是“新徽派版画”开创者,更重要的是他在“新徽派版画”的队伍中艺术成就最大,不仅仅是参与的一个画家,是决定着“新徽派版画”艺术格调、前途命运的领先人物,是主心骨,可以说,没有他就不可能有“新徽派版画”一批令人敬仰的作品,更不可能有“新徽派版画”的辉煌和在全国的地位,所以这个定位修正为赖少其是“新徽派版画”的代表人物,较为尊重他的历史地位和艺术地位。

——《当代意义的启示——赖少其研究五题》

 

于在海(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赖少其书画创作前后约50多年,内容极其丰富,他将国画的写意手法、传统的文人笔墨、早年的木刻技艺、生活中的素材积累、西方的色彩光感和绘画的形象思维等各种元素,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进行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他又有很高的修养、悟性、天分,创作也很勤奋,在坚持民族文化的同时,不随时俗,锐意创新,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多方面的作品自成一格并形成强烈的艺术特色。

——《艺术精华 藏有所值——浅谈赖少其作品的收藏》

 

3、作品选登

▼采桑子·重阳 (唐云画、赖少其书)

94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69cm×69cm 1974年

释文: 诗词略。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研吾同志嘱书唐云画菊,赖少其。

钤印:药翁(白文)、赖少其(白文)

收藏:私人

 

▼莫道观鱼七言联

96_调整大小.png95_调整大小.png

纸本 68cm×113cm 1974年

释文: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研吾同志,一九七四年于上海,赖少其书。

钤印:赖少其(白文)、赖氏(朱文)

收藏:私人

 

▼扇面

97_调整大小.png98_调整大小.png

纸本金墨 17cm×59cm 1978年

释文:(正面)戊午之春,余来山东为老友启龙同志画梅,未知能得冬心之笔耶。赖少其六十有三。

(背面)墨梅铁为骨,扣之响铛铛。月下横斜影,十里闻花香。一九七八年,赖少其。

钤印:(正面)赖少其(白文)、书意(朱文)、白云苍犬(朱文肖形印)(背面)赖少其(白文)、书意(朱文)

收藏:私人

 

▼梦游黄山西海门

99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370cm×147cm 1981年

释文:梦游黄山西海门。千寻削壁不见天,飞鸟不敢临深渊。云带雨来风满谷,此身如寄飘渺间。吾欲归去无舟楫,响箭射出借莲船。大娘急忙驾舟来相接,笑问使君为那般。不驾飞车乘石船。十年一觉知是梦,吾说黄山胜邯郸。煮黄梁。辛酉于白云楼。赖少其。

钤印:赖少其(白文)、赖少其印(白文)

收藏:私人

 

▼下民上天五言联

101_调整大小.png100_调整大小.png

纸本 69cm×18.5cm×2 1980年

释文:下民岂易压,上天不可欺。广东省新会县有一碑上刻明书家陈白沙所书,朱元璋圣瑜,其文曰:尔捧尔禄民脂民膏,天下易压,上天难欺。是训谕,为客应保持清廉,用意尚住,此碑已移新会县博物馆,余反其意而书此联,并用陈白沙茅龙笔写同行勇跃一座皆欢。庚申四月,赖少其。

钤印:赖少其(白文)、合以古籀(白文)

收藏:私人

 

▼梧桐山下

102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103.5cm×231cm 1987年

释文:梧桐山下。一九八七年夏作,赖少其。

钤印:赖(白文)、少其所作(朱文)、赖少其印(白文)、江山入画(朱文)

收藏:私人

 

▼巴西铁树绿盖如荫

103_调整大小.png

纸本设色 94cm×58cm 1995年

释文:梨花风动玉兰香,春色沉沉镇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宫词。巴西铁树绿盖如荫,八十岁赖少其作。

钤印:赖少其印(白)、木石斋(朱)、龙吟(朱)、黄山客(朱)、木石斋

(朱)

收藏:私人

 

 

第八期预告:赖少其年谱简编(之七)(1980年-1985年)及历史图片;赖少其版画、书法、篆刻部分代表作品;2015年精品展“传承精华•笔墨渊源——赖少其诞辰百年纪念•山水画精品展”及研讨会概况;以及相关文献史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