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公共教育——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活动(第十期·上)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手机扫码分享

编者的话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6月份工作忙,6月3日——6月5日赴上海中国画院,拜访陈翔院长、庞飞(画师、策展人)和唐云之子唐逸览先生等,双方商谈《丹青相照·真挚友情——纪念赖少其诞辰105周年、唐云诞辰110周年文献作品展》及场刊编辑的具体事宜,同时借用唐云作品,返回后即进行设计、装框、海报、加工、布展等准备工作,于6月19日展出。端午节放假后,6月28——30日赴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生命的辉煌——纪念赖少其诞辰105周年精品项目及文献史料(上饶)展》的撤展工作。此外,政治学习活动、年度述职考评、文献史料整理、展览场刊编印、画册图书清理、二期整改文件、物业公司交接、空调维保工程、日常管理工作等众多的各项事务,都要各部门分别去及时办理,由于人手少,大家时间有限,栏目编者组稿均有所影响。

故原定于7月5日的《线上展厅·公共教育——赖少其艺术馆系列展示活动(第十期)》档期调整并推迟发布,同时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线上展厅的展览内容。


2020年7月13日








上篇

一、生平简介

(栏目编者:程明)

赖少其年谱简编之八(1986年-1993年)

周新月/编

1986年   丙寅   72岁

1月,“赖少其书画展”在天津举办。

▼在天津市美术馆办展期间,倪志福、李瑞环等市领导参加开幕式,图为市领导李研吾(右3)与赖少其(左3)、曾菲(左1)合影

1.1986-2.1986年1月,在天津市美术馆举办展览,倪志福、李瑞环等市领导全部参加开幕式,图为市领导李研吾(右3)与赖少其(左3)、曾菲(左1)合影。_调整大小.jpg

1月,举家定居广州。

3月,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赖少其的中国政协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证

2.1986-10.1986.3.18,赖少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证(2)_调整大小.jpg

6月17日,撰写《丙寅变法》一文。【编者按】嗣后,赖少其绘画进入“丙寅变法”阶段。

▼《丙寅变法》他人代抄手稿

3.1986-15.六月十七日,撰写《丙寅变法》一文。_调整大小.jpg

▼8月,书法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4.1986-24.八月十日,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会”。_调整大小.jpg

10月,主持“第九届全国版画展”“全国版画创作座谈会”和中国版协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

▼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版协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安徽屯溪召开,赖少其主持开幕式,李桦致开幕词。第2排左7为赖少其

5.1986-35.十月十六日,由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版画创作座谈会”安徽屯溪召开,赖少其主持开幕式,李桦致开幕词。第二排左7为赖少其_调整大小.jpg

▼受聘为广东省、广州市政协诗书画室顾问,安徽大学名誉教授。 

6.1986-41.十一月十一日,受聘为安徽大学名誉教授。_调整大小.jpg

1987年   丁卯   73岁

1月,应新华社邀请赴海南岛写生。

▼海口新村 纸本设色 1987年 30cm×40cm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7.1987-10.三月,应新华社之邀赴海南岛写生,绘《朱逸辉诗意图》《东山岭》《红林》和《天涯海角》《椰林》《海口新村》。 (6)_调整大小.jpg

3月,中国画作品五幅选送“第二十三届亚细亚美术交友会展览”。

▼赖少其参加《日本亚细亚二十三届美术交友会展览》作品清单

8.1987-15.1987.3.20:赖少其中国画五幅参加《日本亚细亚二十三届美术交友会展览》(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书画室)_调整大小.jpg

11月,“赖少其书画展”在广州举办。

▼11月30日,广州文化公园举办《赖少其书画展览》,图为开幕式后赖少其(右2)、曾菲(左5)与原文化部长黄镇(右4)、原省长渠灵光(右3)、浙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后右5)、市长朱森林(后右3)、邵宇(后右4)等人剪彩后合影

9.(179-10)1987年11月30日,广州市政府举办大型展览,反映他“丙寅变法”后大批新作。原文化部长黄镇(右4)、原省长渠灵光(右3)、浙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后右5)、市长朱森林(后右.jpg

补选为黄宾虹研究会南方会长。受聘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副理事长、广州市美协名誉主席。

10.1987-54.1987.10.17: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兹聘请赖少其先生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_调整大小.jpg

1988年   戊辰   74岁

1月,中国经济出版社、香港联华出版公司出版《赖少其自书诗续集》。

11.1988-4.一月,《赖少其自书诗续集》由中国经济出版社、香港联华出版印刷有限公司出版, (1)_调整大小.jpg

7月,应邀赴香港文化交流,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赖少其书画展”。

▼画展上合影,左至右依次为时任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总干事、之后担任新华社副社长毛钧年、赖少其、饶宗颐、曾菲、新华社秘书长、后为大公报社长杨奇

12.1988-24.(6)左至右:毛钧年(当时为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总干事,后为新华社副社长)、赖少其、饶宗颐、曾菲、杨奇(新华社秘书长,后为大公报社长)_调整大小.jpg

12月14日,获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特别贡献金奖”和表彰状。

▼左起依次为刘岘、赖少其、李桦、胡一川、力群、张望

13.1988-43.1988年12月,三十年代著名版画家六位被“日中艺术交流中心”授予《中国新兴版画贡献金奖》。左起:刘岘、赖少其、李桦、胡一川、力群、张望。_调整大小.jpg

受聘为广东画院艺术顾问、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高级艺术顾问。

14.1988-15.1988.4.27,广东画院:特聘赖少其先生为我院艺术顾问_调整大小.jpg

 

1989年   己巳   75岁

7月,中国画《孤云与归鸟》获 “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15.1989-11.七月,中国画《孤云与归鸟》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铜奖。_调整大小.jpg

▼孤云与归鸟 纸本设色 67.7cm×68cm 1986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16._调整大小.JPG

赖少其编撰的《中国画精英》录像片由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对照本同时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中国画精英》录像片

17.1989-19.《中国画精英》录像带:封面 (1)_调整大小.jpg

▼《中国画精英》中英文对照本

18.中国画精英—封面_调整大小.jpg

 

1990年   庚午   76岁

2月,《中国画精英》录像片获“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评选优秀风光、文献片”。

19.1990-1.二月,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国画精英》录像片,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外电视》杂志社。武汉音像出版社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评选中,荣获“优秀风光、文献片”奖。_调.jpg

6月,中国画《黄山》等四幅作品被选入“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获奖作者新作展”。

20.1990-10.六月,中国画《黄山》等四幅作品被选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获奖作者新作展”。_调整大小.jpg

6、7月,应邀赴日本访问交流,于大阪举办“赖少其书画展”。

▼展览期间合影,左起依次为于在海、大阪天际株式会社会长阪本精造及女儿、赖少其、曾菲、社长手岛健、翻译高雅珍

21.(186-17)1990年6月,在日本大阪举办展览,左起:于在海、会长阪本精造及女儿、赖少其、曾菲、社长手岛健、翻译高雅珍。_调整大小.jpg

9月,香港翰墨轩有限公司于台北翰墨轩画廊举办“赖少其书画展”。“赖少其唐云书画展”在广州举办。

▼展览外景

22.1990-23.1990年9月,赖少其和唐云在广东画院举办联展。俩人50年代筹建上海画院时结为知音好友,始终密切往来,传为佳话。_调整大小.jpg

▼台北翰墨轩画廊展览折页

23.1990-22.1990年9月15日,香港翰墨轩在台北举办《金石山水——赖少其书画展》。_调整大小.jpg

10月20日,中国版协、安徽省版画研究会授予“功劳杯奖”。

▼“安徽省版画作品展览开幕式”、“安徽省版画事业功劳杯授奖大会”会场,会上,授予赖少其“功劳杯”

24.1990-26..1990年10月,.安徽省美协召开《安徽省版画作品展览开幕式》,版画事业功劳杯授奖大会,同为场景。此会上,授予赖少其功劳杯_调整大小.jpg

1991年   辛未   77岁

8月,香港艺苑画廊举办“赖少其书画展”。

9月,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辑《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三十年代《现代版画》18集、《木刻界》4期和赖少其《自祭曲》等木刻43幅。

▼《版画纪程》图书宣传页,上面为赖少其版画作品《鲁迅先生》(原名《静物》)

25._调整大小.jpg

9月26日,中国美协、中国版协颁予“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26.1991-24.九月二十六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暨中国新兴版画六十年颁奖大会”表彰对中国新兴版画的贡献,授予赖少其“新兴版画杰出.jpg

11、12月,赴美国访问交流,纽约中华艺术研究会画廊和WENDER画廊同时举办“赖少其书画展”。

▼在美国纽约举办画展时,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李道豫夫妇(右3、2)、王光亚夫妇(右1、左2)参观展览

27.(198-29)1991年11月20日,在美国纽约举办画展时,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李道豫夫妇(右3、2)、王光亚夫妇(右1、左2)参观展览。_调整大小.jpg

1992年   壬申   78岁

10月,应邀赴法国访问交流。

▼赖少其、曾菲夫妇参观凡尔赛宫

28.(206-37)参观凡尔赛宫。_调整大小.jpg

受聘为广东省文化艺术界咨询委员、《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顾问。

29.1992-17.十月三十日,受聘为《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顾问。_调整大小.jpg

1993年   癸酉   79岁

3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赖少其书画集》。

30.1993-2.一九九三年三月,《赖少其书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封面_调整大小.jpg

 

二、代表作品

(一)赖少其版画艺术(之七)

赖少其1970年代在安徽时期合作的大幅套色版画作品(之三)

农业题材为主题的《金色的秋天》、《丰收赞歌》

于在海 丁远飞

创作背景:1915年5月16日,赖少其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流沙镇下市村贫苦农民家庭,后随父母迁往陆丰县新田镇,他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的环境,对农业产生眷恋是一种很自然的人类情感。

农村情结是赖少其创作素材的心理来源,他对农业的发展有着特别的关注,尤其是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大丰收的新风貌,赖少其内心更充满着喜悦。赖少其出身于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切身感受和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安徽农村景象及历史情况,创作二件农业题材的版画作品,体现赖少其版画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艺术特色。

1978年,尚未恢复工作的赖少其主动组织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到淮北地区各处写生,以阜阳的平原、涡阳的泡桐、淮北的相山,特别是1972年至1975年安徽农业发展典型的郭庄作为背景,构思并合作大幅套色版画《金色的秋天》(原名“淮北大地起宏图”)。

那一段历史时期,安徽省农业会议有八次在郭庄召开,当地政府在此建立了农业展览馆。筹办展览馆时,邀请全省文化界影响较大的赖少其、鲍加、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孔小瑜等著名书画家,多次去萧县郭庄体验生活,客观上也为他们创造了积累素材的条件。

1958年,在安徽西部大别山区,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的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配套已有的佛子岭、梅山等大型水库。此大型工程完成后,水利设施保障了皖西农田灌溉,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促进了革命老区农村的经济发展。

1979年,为了展现水利工程的成效和农村丰收的景象,赖少其组织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特地去淮河、大别山一带写生,合作反映此大型农业水利工程的大幅套色版画《丰收赞歌》(原名“大别山下”)。

作品解析:

一、金色的秋天(原名“淮北大地起宏图”)

(一)套色版画、167×92cm、1978年,木刻、纸质,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合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1.1.JPG

(二)曾布置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79——1990),参加1978年全国美展,刊登于:

1、《赖少其艺术馆藏品》、广州艺术博物馆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5月

2、《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3、《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精选》、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4、《赖少其版画文献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

5、《新徽派版画文献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年9月

6、《赖少其全集》(版画卷)、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12

(三)作品简介:

主题:画面明显体现地域特点,以开阔的淮北平原为背景,近处农村嗮场及延伸远景,描绘了平整的田野和安徽新农村的风貌。

作者精雕细刻了落叶的泡桐植树林带、丰收后的金色秋粮和将过冬的绿色小麦,以及雪白的棉花、勤劳的农民、整排的房屋,带给观众严谨、概括的视觉感受。此作突出了农业发展的主题,富于想象的艺术形象,一望无边的农田画面,令人有着充满舒畅的的感觉,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特色:此幅版画充分运用大幅版面及套色的优势,形成有气势的构图,其中粗犷有力的刀痕,在大块的木板上留下了浓厚的刀木韵味;画面深浅绿色为基调,点缀着黄色、黑色、灰色,丰富了全图的色彩层次,显得更高雅、柔和、隽秀,达到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此作体现赖少其和安徽版画家的艺术理念,浪漫主义手法、西方印象派色调,有机融合农村社会现实题材,形成新徽派版画的艺术特色。

二、丰收赞歌(原名“大别山下”)

(一)套色版画、109×90cm、1979年,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合作,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1.2.jpg

(二)曾布置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79——1990),参加1979年全国美展,刊登于:

1、《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2、《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精选》、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3、《赖少其版画文献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

4、《新徽派版画文献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年9月

5、《赖少其全集》(版画卷)、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12月

(三)作品简介:

主题:此幅作品的远山、水渠、农田,近景的农庄、收获及浓郁的色彩,充分烘托出皖西大型水利工程修建后,大别山地区农民秋天丰收喜悦的欢快场面。画面以丰收季节的火热场景,艺术地概括了新中国农业发展、重点水利工程的效果,突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作主题。

特色:图景、线条、板块的简洁结构,水渠、桥墩、山脉、河流、农田的木刻印痕,浓厚的刀削木味更突出了农业题材。此作特点是丰富的色彩效果,尤其是大面积的柠檬黄为主色,体现远景大别山下的皖西农田、水稻收割以及近景秋收嗮场的农村劳动场面,蓝、绿的冷色陪衬,朱红点缀、色调醒目,产生强烈对比的艺术感染力,展现新徽派版画注重颜色运用、反映劳动人民、弘扬时代精神的显著特点。

纪念: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曾于2018年2月8日在六安市的皖西博物馆办展,应邀赠送该馆此作的复制件,作为淠史杭灌区的水利枢纽工程60周年的纪念。 

 

(二)赖少其篆刻艺术(之三)

赖少其常用印释读

(栏目编者:程明) 

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书画作品上的钤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创作心境、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

赖少其自1941年狱中为王任之、王丽娟兄妹刻姓名印开始,直至20世纪70年代,共刻印数百方(确数暂不可考),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40年代和70年代两个时段,仅70年代初“文革”停职期间,赖少其就刻了数百方印章。之后,赖少其将这一时期的部分篆刻作品辑录成《无逸室印存》。

赖少其最早的印迹,应是“少”“其”“少其”等多次出现在他1935年创作的木刻版画上楷体字。据目前考证,最早出现在中国画上的常用印应是白文“少其记”,为海上名家陈巨来所篆,此印多见于赖少其1958年在上海写生创作的花卉作品,彼时也正是赖少其中国画创作的开端。最早出现在赖少其山水画作品中的常用印有叶潞渊所刻的朱文印“我有刀如笔”、何震所刻白文印“一片野云心”等等。再如方介堪所刻白文“赖少其”印、朱文“少其所作”、傅抱石刻朱文印“赖少其印”等姓名章,张人希篆朱文印“黄山烟云入梦来”、韩天衡刻朱文鸟虫篆“黄山”等反映黄山景象的闲章。张人希所刻白文印“铁铸江山图画里”、阿牛刻朱文印“书意”等反映赖少其对中国画的理想与追求——金石书法韵味在中国画中的体现。还有如张人希刻和刘伯年所刻“赖少其七十归故里”和“七十以后归故乡”等反映创作时间的常用印等等。现选登赖少其书画作品中频繁出现的部分常用印,以飨读者。

一、姓名字号印

(一)名章

1、少其记(白文) 陈巨来刻 寿山芙蓉石 1.5cm×1.0cm×2.7cm 年代不详

1.陈巨来 少其记.jpg


2、赖少其印(朱文) 傅抱石刻 寿山石 2.1cm×2.1cm×4.5cm 年代不详

2.傅抱石 赖少其印.jpg


3、少其(朱文) 王个簃刻 寿山芙蓉石 1.1cm×1.1cm×5.1cm1970年

3.王个簃.jpg


4、六面印:1.赖少其(白) 2.少其(朱) 3.岭东老赖(白) 4.赖(白) 5.老赖于途次(白)6.草草(鸟虫篆白文) 方介堪刻 寿山芙蓉石 2.5cm×2.5cm×2.5cm 1965年

4.方介堪六面印.jpg

5、少其(朱文) 李骆公刻 滑石 3.4cm×2.7cm×4.0cm 年代不详

5.李骆公 少其.jpg



(二)字号章

1、潮汕赖氏(朱文) 陈巨来刻 象牙 2.5cm×2.5cm×5.1cm 年代不详


 

6.陈巨来 潮汕赖氏.jpg

2、潮州人(朱文鸟虫篆) 韩天衡刻太狮少狮纽寿山朱砂石 2.5cm×2.5cm×6.0cm 1982年

7.韩天衡 潮州人.jpg

二、闲章

(一)斋号

1、笔刀斋(白文) 方介堪刻 云纹纽寿山芙蓉石 1.5cm×1.5cm×4.5cm 年代不详

8.方介堪 笔刀斋.jpg


2、一木一石之斋(白文) 钱君匋青田石 5.5cm×2.7cm×3.5cm 1977年

9.钱君匋 一木一石之斋.jpg

3、木石斋(朱文) 童衍方刻 青田石 4.9cm×2.3cm×4.9cm 年代不详

10.童衍方 木石斋.jpg

4、望远楼(朱文) 叶潞渊刻 寿山石 2.9cm×1.9cm×4.1cm1975年

11.叶潞渊 望远楼.jpg

(二)黄山

1、黄山烟云入梦来(朱文) 张人希刻寿山石 4.0cmcm×4.0cmcm×4.5cm 1984年

12.张人希 黄山烟云梦中来.jpg

2、黄山客(朱文) 张人希刻 寿山石 5.0cm×2.0cm×5.0cm1984年

13.张人希 黄山图.jpg

3、黄山(朱文鸟虫篆) 韩天衡刻寿山石 3.5cm×2.0cm×4.7cm 年代不详

14.韩天衡 黄山.jpg

4、黄山画稿(朱文) 王镛刻 青田石 4.0cm×1.7cm×4.0cm 年代不详

15.王镛 黄山画稿.jpg

5、黄山图(朱文) 饭牛刻   青田石4.3cm×2.0cm×4.0cm 年代不详

16.饭牛 黄山图.jpg

(三)时间

1、赖少其七十归故里(白文) 张人希刻 寿山石 3.4cm×3.7cm×2.5cm年代不详

17.张人希 赖少其七十归故里.jpg

2、七十以后归故乡(朱文) 刘伯年刻   青田石6.3cm×6.3cm×2.7cm 1984年

18.刘伯年 七十以后归故乡.jpg

3、赖少其八十一岁后所作(朱文)王徽刻 青田石 5.0cm×5.0cm×6.5cm 1995年

19.王徽 赖少其八十.jpg

4、赖少其八十二岁后作(朱文) 林仲伟刻青田石 3.8cm×3.8cm×6.6cm 1996年

20.林仲伟 赖少其八十二.jpg

(四)理想改为艺术追求

1、一片野云心(白文) 何震刻 老青田石 3.8cm×3.8cm×3.6cm 约明万历

21.何震 一片野云心.jpg

2、写画如同写隶书(白文) 吴钧刻寿山平头 2.3cm×2.3cm×2.4cm 1785年 

22.写画如同写隶书.jpg

3、偶然欲书(白文) 陈曼生刻 寿山石 5.0cm×3.0cm×5.6cm 晚清

23.陈曼生 偶然欲书.jpg

4、合以古籀(白文) 黄牧甫刻 寿山芙蓉石 2.0cm×2.0cm×3.5cm 年代不详

24.合以古籀.jpg

5、铁铸江山图画里(白文) 张人希刻寿山石 2.9cm×2.9cm×4.5cm 1984年

25.张人希 铁铸江山图画里.jpg

6、不拘一格(朱文) 张人希刻 兽纽寿山石 5.1cm×2.4cm×4.1cm 年代不详

26.张人希 不拘一格.jpg

7、兴之所至(白文) 齐白石刻   残兽纽寿山石 2.5cm×2.5cm×4.5cm 年代不详

27.兴之所至.jpg

8、我有刀如笔(朱文) 叶潞渊刻青田石 3.8cm×1.0cm×3.2cm 年代不详

28.叶潞渊 我有刀如笔.jpg


9、胸中丘壑(朱文) 童衍方刻 青田石 4.0cm×4.0cm×5.9cm 年代不详

29.童衍方 胸中丘壑.jpg

10、书意(朱文) 阿牛刻 寿山石 2.5cm×1.8cm×4.8cm1977年

30.阿牛 书意.jpg

 

(三)赖少其花鸟作品(之二)

赖少其的红梅作品
丁远飞

1960至1980年代,赖少其在安徽时期创作一批梅花作品,种类繁多,其红梅之坚韧、白梅之高洁、腊梅之幽香,都极具特色。

说到红梅,不由得我们想起了一首歌——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表现了红梅的崇高品质,歌颂共产党人不畏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首歌自问世以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以其独有的魅力,穿越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尘雾,传颂至今。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雅士歌颂梅花,更有许多的画家把红梅当做创作的素材,唐云、谢稚柳、关山月等都是描绘红梅的大家,恰恰这些书画大师是赖少其的好友,也说明了艺术大师人品的相近、艺术的相通。

赖少其喜欢并擅长于画红梅,也与他曲折的经历、革命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及党的文艺战士,早年在广东、湖北、广西的抗日救亡,皖南事变中的浴血奋战,上饶集中营里的顽强斗争,解放战争的“立功运动”,直到文革受难,一直坚持奋斗不懈。红梅就是赖少其自身的写照,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傲骨的精神、不变的本色。

一、红梅赞

(一)1977文革刚结束,1978年尚未恢复工作的赖少其应安徽省民航局邀请,为合肥市原骆岗机场贵宾室大厅创作丈二大画《红梅赞》。

3.1_调整大小.jpg

133.5cm×388.5cm   1977年


1、作品特色

此幅《红梅赞》,描绘了红梅盛开的景象。苍老的枝干弯曲迸发,好似经历磨难,遇春而放,恰是赖少其经历文革的洗礼依然没有褪去革命的本色。枝干纵逸繁复,横竖交杂,梅花艳而盛开,红的似血,既有含苞欲放的花蕾,也有绽放的花朵.火红的花瓣,傲雪的梅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火红的花瓣把冬天点缀得冷艳动人,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春。

画面上疏下密,梅花层层渲染,前浓后薄,很好的分出了层次,前景枝干苍老厚重,枝条不屈的向上,梅花枝条密不透风,生机盎然。全景构图喻示着无穷的力量,看是随意,实则具有了然于胸的自信。层层叠叠的梅花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笔墨酣畅淋漓、线条随意天然。

赖少其在画面上方正中央题诗和落款:“红梅赞。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同志诗。1977年四月于肥上。赖少其画。”赖少其的金农漆书体庄重高雅,与浓烈的红梅色调相呼应,升华了此幅画面的意境。诗歌点题富有内涵,在寒烈的冬季,不畏艰难困苦傲立风雪挺然屹立,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是红梅。

2、历史情缘

这首诗歌是陈毅1960年冬天创作组诗《冬夜杂咏》其中的一首《红梅》,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之美誉。

解放战争期间,赖少其是第三野战军司令陈毅的部下,先后任23军宣传部副部长和26军宣传部部长,赖少其夫人曾菲和陈毅夫人张茜曾长期在一起工作;1950年代初,赖少其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长,后任南京市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时任上海市长陈毅到南京,南京军管会主任刘伯承招待,陈毅邀请赖少其出席;1952——1959年间,赖少其负责华东文艺界工作,组建华东及上海的文联、美协等机构,筹办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美术馆,陈毅此段时期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很多工作得到他有力支持;赖少其邀请陈毅市长出席画展开幕式剪彩,陪同参观,反映文艺界情况;他们之间虽然长期上下级关系,但是都有传统文化的修养和相同的艺术爱好,在交往中建立了密切的友情。

3、有关说明:

2013年,赖少其一幅梅花《风送十里香》(创作时间:1983年、尺寸:245cm×247.5cm)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拍出747.5万的高价。而此幅《红梅赞》比那件作品还要巨大,市场价格自然应在千万。

(二)赖少其据此诗又创作了几幅红梅作品

1、陈毅《红梅》诗意图

3.2.JPG

72.5cm×51cm   1977年


2、陈毅《红梅》诗意图

3.3_调整大小.jpg

40.5cm×71cm   1977年


此类《红梅》画面,变化枝条上的朵朵红梅,鲜艳夺目,既表现了梅花的精美,又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二、红梅图

赖少其还创作了其他类型的红梅作品。

(一)林和靖《霜天晓角·梅花》词意图

3.4.jpg

50.5cm×79cm   1977年


(二)红梅图

3.5.JPG

49.2cm×106.5cm   1982年


(三)蒋捷《霜天晓角·折花》词意图

3.6.JPG

24.5cm28cm   1978年


(四)艳艳红梅花

3.7.jpg

24.5cm×28cm   20世纪70年代


此类红梅作品,构图巧妙,显示出了树干沧桑老辣、点点红梅花娇艳可爱,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辅以金农书体,书法与梅花相得益彰,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李楠

图文:丁远飞 / 魏振 / 方磊 / 程明 / 韩明铭 / 王银凤

网络编辑: 韩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