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特展 >>线上展厅
线上展厅——赖少其历史和作品系列展示
于在海
赖少其艺术馆策划并举办“线上展厅”活动,贯彻了文化和旅游部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多样性网络和数字化的广泛传播优势,弥补了线下展陈展品数量少、影响面小的缺陷,建立了线上文化服务人民的公共教育和推广宣传新模式,加强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化艺术综合教育的良好效果。
今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木石精神•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革命文化事业文献作品展”,已按计划于5月份展陈。“线上展厅”也将依据精品展内容分为二个部分:
赖少其历史系列展示:全面介绍赖少其忠于党的理想信念,他一生进行革命事业和文化活动的历史概况,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赖少其作品系列介绍:系统展示赖少其版画、国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艺术特色,刊登、点评、解析赖少其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
赖少其艺术馆作为合肥市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中国文化名人纪念馆,充分发挥收藏、展陈、研究、出版、交流和免费开放等多项职能,长期以来的大量工作、文化交流和文献整理,形成专业性、主题性、史料性和学术性并重的大批图文资料。
“线上展厅”根据编辑情况,在赖少其艺术馆公众号上每个月不定期的连续发布,每期信息量大,展品丰富多彩,更具有线上公教活动的特殊观感效果。
2021年5月28日
作品系列介绍(九)
赖少其1970年代在安徽时期合作的大幅套色版画作品(之一)
淮河流域建设为主题的《淮海战歌》、《淮海煤城》、《淮河之晨》
于在海 / 丁远飞
时代背景: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不仅滋养了大量人口,而且因为其复杂的水系,所造成的水患影响了农村生产及农业发展,同时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下定决心治理淮河的水患。1951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70年10月,国务院原则同意水电部编制的《治淮规划报告》。1971年2月,安徽治淮规划小组向国务院提出《关于贯彻执行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指示的情况报告》 。在举国上下齐心努力下 ,作为大型水利工程的淮河得到根本性治理,为淮河两岸灌溉及淮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灌溉条件。
创作过程:1972年,在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初最早被打倒的赖少其从下放的蚌埠新马桥农场回到省城合肥,他联系1960年合作过的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等艺术家,到淮河两岸深入生活,采集创作素材。同时,他们也被安徽人民努力治淮、辛勤建设家乡的热情所感染,以工农业建设为主题,构思并集体创作了《淮海战歌》、《淮海煤城》等大幅套色版画。
1979年,赖少其恢复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及省文联主席兼省美协主席身份,他在当年2月组织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又到淮河一带、写生并创作了《淮河之晨》。
三幅大版画反映了淮海儿女战胜淮河和工业建设的历史,也是安徽人民进行淮河大型水利工程及二淮(淮北、淮南)煤炭基地发展的史诗性代表作品,强烈地体现了艺术为人民以及时代精神。
作品解析:
一、淮海战歌(原名“治淮工地”)
(一)套色版画、107×91cm,1974年,木刻、纸质,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合作,合肥赖少其艺术馆藏。
(二)曾布置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79年——1990年)、参加1975年全国美展、曾被布置于国防部外事厅多年。刊登于:
1、《中国新兴版昼五十年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9月
2、《安徽版画选》、安徽美术出版社、 1986年
3、《赖少其书画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年
4、《赖少其艺术馆藏品》、广州艺术博物馆主编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5月
5、《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6、《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精选》、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7、《赖少其版画文献集、》、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3年11月
8、《新徽派版画文献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年9月
9、《赖少其全集》(版画卷)、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12月
(三)作品简介:
赖少其作为三野八纵(26军)宣传部长曾参加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对那一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为纪念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和他参加过的解放战争,文革中身处逆境被“罢官”的赖少其没有在家虚度光阴,主动组织中青年版画家,拾起画板,拿起刻刀,克服当时的困难条件,率领他们深入淮北地区体验生活,合作了此件大幅套色版画。作者巧妙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充分表现主题。该作品画面线条流畅,刻画的军民人物饱满、生动,背包、板车、手势表现了人们的建设热情,丰富的灰、白、蓝、褐为主的色调,衬托出云彩、堤岸、工地、积雪的层次,充分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精神焕发地投入祖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场面。那种紧张快干的热烈气氛,又仿佛体现了当年军民互相支持、团结战斗,在冰雪寒天之中进行悲壮激战的“淮海战役”并取得伟大胜利。赖少其精选著名三大战役之一的历史及地点作为背景,结合经济建设的现实生活,构思新型版画的创作题材,画面表达了深刻的学术内涵。
二、淮海煤城
(一)套色版画、70×164cm、1974年,木刻、纸质,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合作,合肥赖少其艺术馆藏。
(二)曾布置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79年——1990年)、参加1976年全国美展。刊登于:
1、《中国新兴版昼五十年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9月
2、《安徽版画选》、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6年
3、《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安徽美术时代出版社、2012年9月
4、《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精选》、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5、《赖少其版画文献集》、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3年11月
6、《新徽派版画文献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年9月
7、《赖少其全集》(版画卷)、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12月
(三)作品简介:
为体现安徽工业生产新貌,反映重要的工业基地——淮北煤矿建设,赖少其组织艺术家合作了大幅套色版画《淮海煤城》。此现实题材作品,以开阔的视角、明快的线条、强烈的对比、丰富的色彩,真实地表现蓬勃发展的工业建设和淮北平原的宏伟场景。整个画面以红色为基调,通过深红、黄色、浅红、拉开画面层次,近景以黑色、灰色等作为矿山、矿工、矿井的色调,远处绿色平原及灰色丘陵,“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点题,体现了火热气氛的年代,激情澎湃的青春、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三、《淮河之晨》
(一)套色版画 61×127cm ,1979年,木刻、纸质,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合作,合肥赖少其艺术馆藏。
(二)曾布置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79年——1990年)、参加1980美展。刊登于:
1、《中国新兴版昼五十年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9月
2、《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3、《赖少其作品集—赖少其艺术馆藏品精选》、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4、《赖少其版画文献集》、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3年11月
5、《新徽派版画文献作品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年9月
6、《赖少其全集》(版画卷)、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12月
(三)作品简介:
赖少其带着大家每天很早去淮河边上观察空中色调的变化,同时对工地场景进行写生。创作的此幅作品,描绘了安徽省中部淮南市区中心处淮河大桥的建设场面,微露的早晨霞光,暗示着新的一天开始。淮河人民治理淮河期间,为了方便市区交通而建设跨河大桥,画面中的一座座桥墩体现建设工程的过程。两个铁塔连接电线,充当着点线距离的作用;近处的成群工人上班,清晨中正在走向工地;中景的一艘艘轮船,或带着建筑材料运向施工处,或是淮河上的货物运输;远处的城市隐约浅景,反映了安徽淮北外又一个重要煤矿生产基地的淮南风貌。此幅作品层次清楚、色彩丰富、景深开阔,整幅画面的浅灰混色主色调呈现了淮河之晨,喻意祖国经济发展并欣欣向荣的未来。
作品观感:赖少其构思以淮河为主题的创作,这也是时代的需要。他身兼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有责任有义务宣传新中国的建设,但是作为省文联主席兼省美协主席的赖少其就要考虑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精选合适主题体现经济的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描绘淮河治理的作品很少,赖少其充分发挥大幅套色版画艺术的优势,创作造型精致、意境深远三件作品,真实地反映淮河建设和二淮(淮北、淮南)煤炭工业基地,形成新徽派版画的艺术特色。
注:于在海系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
丁远飞系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典藏部主任
2021年8月2日
•免责声明•
http://www.lsqysg.com
电话:0551-63521390
邮箱:lsqysg@sina.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石台路艺术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