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交流 >>交流展览
一、前言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漫长的艺术历程中,一批批艺术家上下求索,探寻笔墨精神。近当代,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的艺术风格、美学特色、笔墨韵味影响了一代代书画家,慰藉着我们的精神与灵魂。
黄宾虹,他在新安画派先贤的基础上,从探索民族文化源头入手,以“浑厚华滋”的生存理想和淳厚振拔的精神重塑为艺术创造的美学指归。他对艺术史传统的深层热忱和洞察,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为中国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赖少其,书法、国画、版画,艺术造诣深厚。他以“一木一石”的精神励新志,继承中国版画传统和创新的精神,并在创作中赋予时代性的特色,深化民族审美观的认识,带领师松龄、陶天月、郑震、周芜等同道开创了新徽派版画。
萧龙士,致力于大写意花鸟创作,作画用墨尤为厚重,主张无论字和画,都要厚重,只有厚重的功力才有厚重的笔墨。他为人质朴,更是善于教育弟子,安徽一批重要画家,如王少石、王守志、周彬、萧承霭、萧承震等都继承了萧龙士笔墨精神,形成了蔚为可观的江淮大写意。
为纪念这三位德艺双馨,为当代美术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家,我们举办“大湖名城·星空艺术——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艺术大展”,并出版《大湖名城·星空艺术》一书,从中我们可见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艺术成就。
沐浴三位大家的道德之光、艺术之光,合肥一定会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精彩!
合肥市政协书画院
2017年12月5日
二、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合肥市政协书画院
(二)承办单位:市场星报社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三)协办单位:安徽黄宾虹画院 萧龙士艺术研究会
三、时间地点
(一)展览时间:2017年12月5日—10日
(二)展览地点: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主展厅
四、开幕仪式
(一)主持人:君君(合肥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主持辞(略)
(二)嘉宾致辞(根据速记稿节录)
1.原合肥市政协主席、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合肥市政协书画院院长董昭礼先生致辞
今天星光璀璨,我们共同见证大湖名城·星空艺术——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艺术大展,在这里我们首先代表我们政协书画院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展览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第一要感谢三位老艺术家,这三位老艺术家在江淮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首先我们要对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三位大师表示感谢。
第二我们要感谢市场星报,这次展览是我们市政协书画院主办,实际上大量的工作是市场星报做的,所以我们以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个要感谢赖少其艺术馆,赖馆是全国著名的艺术馆,主办了很多艺术大展,也是我们政协书画院关系非常密切的展馆,这次展览也得到了馆长于在海先生的支持,以及我们赖少其艺术馆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以掌声表示感谢。
我们政协书画院是在原来合肥之友书画院的基础上成立的,主要是围绕着我们政协的工作来开展书画活动,开拓合肥市文化、书画事业的发展。现在合肥市各个县区政协也都成立了书画院,我们政协与书画有不可分的联系,在建国之初,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就有艺术家和领导家共商事宜,我们看到过齐白石、徐悲鸿和领导人一起讨论事情。
我们同样生活在江淮大地这片土地上,为什么我们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能够产生这么精彩的作品?我们现代当然也有大师,但是和他们相比还有差距,我们要好好努力,我祝愿在江淮大地,在这三位先生之后能够再现江淮大地书画的高峰,谢谢。
2.安徽文旅集团副总、市场星报社社长、总编,安徽画报总编陈宝红先生致辞
······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共同见证大湖名城·星空艺术——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艺术大展的盛大开启。作为承办方,我们衷心的感谢合肥市政协、赖少其艺术馆、萧龙士艺术研究院、黄宾虹书法院对展览提供的帮助,并对各位领导、嘉宾百忙中莅临表示诚挚的谢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三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美学、特色,影响了一代代的书画家。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个时代,有着深刻的世界变革印记,为中国书画书写了一块新的里程碑。赖少其先生在书法、国画、版画等方面,艺术造诣深厚,以一木一石的精神,在当代美术史上树立了新徽派艺术的一面鲜艳旗帜。萧龙士先生沿着齐白石的文脉,致力于大写意画的创作,以厚重的笔墨开创了壮观的江淮大写意,引领一代风骚。
作为安徽出版集团的主办媒体,市场星报和安徽画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与各位艺术家携手合作的力度,为美好安徽的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
3.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赖少其先生女婿于在海先生致辞
·····今天各位领导和朋友来参加《大湖名城·星空艺术——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艺术大展》,我代表赖少其艺术馆、赖少其亲属对市政协书画院、市场星报、黄宾虹画院和萧龙士研究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这次展览,我感觉有几个特点:
第一,关联性。展览的三位艺术大家,赖少其和黄宾虹、萧龙士都有交集。50年代赖少其在上海筹建上海华东美协,当时与黄宾虹先生就有联系,到了安徽以后,又和萧龙士是密切的好友。我们这次资料上就有赖少其与萧龙士一起创作的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第二,史料性。在此展同时陈列“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项目——《木石传真——赖少其文献作品展》,反映了赖少其赖少其与上海的历史情结,其中的图文资料已体现了赖少其和黄宾虹的密切关系,这次展览中又展示了相关资料。赖少其在上海领导文化工作期间,在1953年代表华东行政委员会给黄宾虹颁发了“荣誉奖状”;之后又为黄宾虹举办了第一个画展,195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画册;黄宾虹逝世后,赖少其为他主持追悼会;之后赖少其于1986年积极筹办了“黄宾虹研究会”,同时组织多次“黄宾虹研究会”活动并出版了几本专著,以上在我们的展览里都有陈列。特别是1987年在杭州,他主动向浙江省委领导反映“黄宾虹故居”年久失修,浙江省委之后拨款修复了“黄宾虹故居”;后又在他的建议下,浙江省博物馆建立了“黄宾虹纪念馆”。赖少其对弘扬黄宾虹的艺术事业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中国美协理论研究会主任薛永年曾经有过评价:“真正得到黄宾虹精髓,沿着黄宾虹指引的道路,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在我的了解中,这方面至今还没有人超过赖少其”。
第三,学术性。在我们的展览中,有一篇赖少其写的《读黄宾虹论渐江》文章,学术性很强,他从七个方面总结了黄宾虹研究新安画派的笔墨之道,这是赖少其对黄宾虹艺术的深刻研究。赖少其曾临摹渐江的长卷,现收藏在黄山市博物馆。另外他有个观点,我学习黄宾虹,但要走出黄宾虹。赖少其没有一件仿黄宾虹的作品,他是领会黄宾虹的精神,然后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融合,我们这次的展览中间有很多赖少其的作品,他在画上专门写了题跋,是赖少其学习新安画派和黄宾虹,并结合自己创作的感悟。我看今天展出的萧龙士作品,其中有一件书法,也是专门谈创作的。我想从这个展览的作品中间,大家应该可以领悟到他们关于创作中的学术精神。
第四,完整性。这次的展览中,萧龙士先生和赖少其先生的作品包含了山水、花卉、书法,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他们的作品特色和艺术成就。黄宾虹先生的作品可惜少了花卉,他的花卉很精彩。但他的作品现在很珍贵,能借到9件就很不容易。虽然都是山水,但是大家仍然可以从黄宾虹的作品中间去研究一下他的创作,我想还是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的。
4.著名画家、萧龙士研究会会长、萧龙士之子萧承震致辞
······我今天非常激动,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三位老人家是我们安徽的老艺术家。黄宾虹老师在中国都是非常有名的,一般学生学的近代山水画都是学黄宾虹老师的,我也是其中一个。赖少其先生是我们美术界的领导,为我们安徽美术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赖少其先生在领导安徽省美术工作期间,非常关心我父亲萧龙士先生,给他的画集写序,我父亲的活动,只要能参加的赖少其先生都会去,所以非常感谢赖老。
另外我是安徽土生土长的安徽人,不管是在哪,都要继承发扬父亲的艺术,我们萧龙士艺术研究会,要发扬萧龙士老人家的精神,发扬他的家风,发扬他的书画艺术。在这方面,我们是一定要做到。
5. 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顾问、黄宾虹画院院长王佛生先生致辞
今天合肥政协书画院、星报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三位大师的作品一起展出,这是第一次。
如果说从美术史角度上来说,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在中国美术史上能站住脚的话,安徽就占了一席之地,黄宾虹不仅是上个世纪当代中国的大师,就是用三到五百年的历史来评价,他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因为他在时代的变革中完成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换的节点,所以他们的影响不仅在当代,在未来将会发出更亮的彩色。萧龙士先生是齐白石的弟子,他跟李可染以及很多大师都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创作的兰花应该说是别具一格,把兰花的苍韵表现出来,300年来唯一一人。赖少其更了不起了,如果说中西绘画在碰撞中谁走的最深,应该说是赖少其。他在笔墨上和构图形式上、色彩上的跨越,是前人没有完成的。但是由于大家的集中点放在了北京,我们对黄宾虹的研究开始了,但对赖少其和萧龙士的研究应该在安徽进行,所以安徽要自信,安徽的文化自信不仅有丰厚的文化基础,就从艺术来说,这三位大师给我们的自信是任何省都没有办法进行比拟的。
刚才董昭礼先生讲了一句话,这三位大师都在江淮大地上,而且他们的后代我们都在接触,我们有更多的条件和他们进行沟通,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在他们的精神引领下出现更多好的作品。
(三)图书首发式
经过历时一年的送稿、出稿,《大湖名城.星空艺术——黄宾虹、赖少其、萧龙士艺术大展作品集》在今天的活动现场与大家正式见面。由著名美学家、美术史论家郭因(左二)、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虞海宁虞海宁(右二)、原安徽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安徽省书协副主席陈建国(左一)以及安徽美协副主席、省青年美协主席陈飞翔(右三)揭幕。
四、鸣金开幕
原安徽省人大副主任朱先发(右)、原安徽省人大副主任郭万清(左)为本次展览鸣金开幕。
注:锣架上有赖少其先生题字“一鸣惊人”
五、开幕式场景
六、嘉宾合影
七、参观场景
(一)嘉宾参观
(二)群众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