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研究 >>学术研究

鲍加|返璞归真 大师风范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5日
手机扫码分享
文章附图

老夫归故里,

日日梦黄山。

梦中写来苦,

笔笔汗湿衫。

——赖少其 1991 年在广州作《黄山之梦》题款


640.webp.jpg

赖少其山水作品《黄山之梦》 76×84cm 1991年

我们敬重的书画大师赖少其,回到他魂萦梦绕的安徽访问,并举办画展,再次踏上他曾倾注深情的土地。


640.webp (1).jpg

1994年9月27日,“赖少其书画回顾展”于安徽省博物馆开幕,鲍加参加活动时与赖少其夫妇在一起。

640.webp (2).jpg


赖少其1994年安徽展期间为鲍加、高倩夫妇题字

早在40年代抗日战争岁月,皖南茂林、东流山麓曾留下他战斗的身影,自50年代末,整整26年,他在安徽殚精竭虑为发展党的文艺事业辛勤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从艺60年生涯中,他将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安徽人民。仅就书画事业而言,他为安徽书画艺术的发展繁荣和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工作。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创立“新徽派版画”,继承发展了“新安画派”优秀传统;他主持创建了“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和“黄宾虹纪念馆”;动议修茸渐江大师墓;他不遗余力地向国内外宣扬安徽古代和当代艺术,宣传安徽的人文景观,维护和弘扬徽州三雕艺术;并主持编印了《安徽历代名人画选》、《安徽木刻选》、《徽派版画艺术》和《十竹斋笺谱选》等画册。

640.webp (3).jpg

1987年5月19日,赖少其参加歙县黄宾虹纪念馆开馆典礼


640.webp (4).jpg

1987年5月19日,赖少其在歙县为渐江墓扫墓

他钟情安徽的山水,从自己在黄山的写生中逐渐体会到中国画皴法形成之源,盛赞“黄山才是真正的中国画院!”20多年来,他几乎年年攀登黄山,负箧写生,在他的笔下黄山重峦叠峰、苍郁浩翰、独具风采。他在画跋中赞叹:

“若非大手笔,难写黟山(黄山古称)图,图成泣鬼神,百岳竞狂呼.....”。

黄山是他的艺术创作之源,又是他艺术生命的依托。黄山的魅力使他进入一个峻拔、庄严、幽邃、扣人心弦的境界,他领受这撼人的灵性而付诸于笔端,难怪他回到故里还为黄山所萦,日日寻觅那蕴藉的滋润和撩人的情愫,在思念中创作出《黄山之梦》等感人的作品。

60多年来,赖老笔耕不辍,创作出无数煌煌大作,为世人瞩目。他的作品雄浑、道劲、朴拙而凝重,这源于他极高的艺术修养和高尚人品。他热爱祖国优秀的绘画传统。对"新安画派”诸大师渐江、石溪、程邃、戴本孝和徽派版画艺术尤为崇拜。1989年在作画之余还亲自编撰《中国画精英》影视带,汇集自东晋至清末二千余年来中国绘画精品和概况,向国内外广为宣扬。

640.webp (5).jpg

1988年,赖少其编辑反映中国画史的《中国画精英》。


640.webp (6).jpg

《中国画精英》录像片,在“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评选中,荣获“优秀风光、文献片”奖


他更崇尚革新,在深入自然、会心自然的写生过程中,善于发现古人未达之境,大胆探求新的形式和技法。例如他在黄山写生的题跋写道:

“用元王蒙干笔渴墨之法,皴擦之,以西画印象派着色之法,渲染之,颇能摄黄山之神。”


640.webp (7).jpg

1994年,鲍加(右1)参加“赖少其作品研讨会”并发言


他运用焦墨渴笔之法,体会到“效程邃、戴本孝,但程、戴清丽而不雄伟,故结构之法效唐寅、龚半千。”他熟谙西画之法,作品中墨色交融,设色沉毅瑰丽,布局新颖奇特;他又擅长版画、书法,因此放笔纵横、笔力刚劲,如同刀刻斧斫;他还是一位诗人,善于将豪情、诗情和神韵融注入书画作品中,不少题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赖老正是以这种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学识,铸就那些个性强烈、才华横溢、风神隽永的艺术作品。赖老近期作品更臻成熟,已经达到移形—出神—入化的境界,有童稚之清纯,形式意味很强,简约、抽象、冷而隽、韵而奇、格律高逸,返璞归真,更显示出了一位创造力极强的一代大师风貌。

我们热忱地迎接他,并祝他青春永驻!

本文原载于安徽日报1994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