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资讯
冯德英先生
上 篇
冯德英先生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作家,他创作了《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多部艺术为人民的红色经典作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人民的革命历史及斗争生活,其中《苦菜花》中于得海和《山菊花》中于震海及桃子的原型,歌颂了胶东抗战英雄于得水及夫人吕凤斯等革命前辈。六十多年来,“三花”多次再版发行千万册,同时翻译成多种文字、改编成电影和电视等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更是红色文化的优秀代表!
冯德英先生生前与于得水、赖少其等交往密切,同时长期支持赖少其艺术馆的工作并多次应邀出席活动、赠送著作,现编辑比较完整的相关图文资料,在公众号上发布,以示对冯德英先生的怀念!
“三花”永不凋谢!先生精神永存!
冯德英,山东乳山人。1935年1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解放区抗战小学,9岁当儿童团长,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8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通讯学校学习,毕业后到华东空军航训大队深造,历任空军某部报务员、电台台长、雷达指挥排排长等职。1959年调至空军政治部创作室任专职创作员。1980年转业回山东工作,历任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兼党组书记,《泉城文艺》主编、《时代文学》主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政协青岛市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等。
冯德英1953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1958年1月出版处女作长篇小说《苦菜花》,从此走上专业创作道路,成为部队的专职作家。其后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迎春花》《山菊花》《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中短篇作品选集》,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女飞行员》等,作品被译为俄、日、英、朝、越、蒙、罗等多国文字出版。描写革命战争时期胶东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是他的代表作品,广为流传,影响了几代人。冯德英的“三花”长篇系列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具有抒情乡土的特征。《苦菜花》中的《春潮》还被编入了小学语文教材。
冯德英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被誉为“昆嵛之子”。作品以其深刻鲜明的时代思想精神、真实生动的人物性格形象、淋漓尽致的艺术笔触描写、浓重饱满的地域乡情气息,被誉为昆嵛山的“顿河风情”,“胶东风格”的杰出代表,《苦菜花》也被称为中国版的高尔基《母亲》。冯德英及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种褒奖,2007年12月,荣获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二、冯德英文学馆
为了纪念冯德英的文学成就,深入研究他的创作特点,带动当地文学文化事业的发展,2008年9月20日,山东省威海市政府建设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专业文学馆——冯德英文学馆在乳山落成。
如今,冯德英文学馆已成为胶东和乳山璀璨的文化名片,是山东省红色文化、爱国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
(二)馆内陈列
2、展陈图文
第一篇章——血与火的洗礼
第二篇章——文学的萌芽
第三篇章——山花烂漫
(1)《苦菜花》
《苦菜花》是创作于1958年的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银幕红极一时。小说围绕着出现的八个女性形象展开,通过讲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故事,构成一组女性群像图,并借此反映革命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花”面世后相继被改编成评剧、弹词、音乐和电影等,搬上舞台和银屏。
(2)《迎春花》
(3)《山菊花》
第四篇章——人同其文
第五篇章——崇高的使命
第六篇章——胶东风格的代表者
冯德英文学馆开馆馆刊
注:以上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冯德英文学馆。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程明
http://www.lsqysg.com
电话:0551-63521390
邮箱:lsqysg@sina.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石台路艺术公园内